浙江在線11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慶麗 戚祥浩 應忠朋 縣委報道組 黃伯希)初冬,漫步楠溪江畔,可見一艘艘載著游客的小船在水面緩緩行駛,山水相映,美不勝收。
楠溪江面,舴艋舟競渡。 圖片由永嘉巖坦鎮提供
小船兩頭尖尖翹起,船身是木結構,中間的遮陽棚用竹篾編成,這便是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永嘉舴艋舟。
“天氣還不太冷,坐船的人不少,一上午我就接了好幾批客人!”60歲的老船工金可紅說。過去,舴艋舟是永嘉到溫州的重要交通工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公路運輸的興起逐漸消失。
今年年初,巖坦鎮黨委、政府經過統一策劃,在沿楠溪江源頭分布的源頭、溪口、前溪等村陸續開出埠頭,造起新船,并委托縣里的旅游公司負責運營,打造旅游觀光線路,闊別多年的舴艋舟重歸公眾視野,成為楠溪江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在鎮黨委書記徐翔看來,一只舴艋舟,喚醒的不只是當地人的鄉愁記憶,更是楠溪江兩岸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希望:“這艘船,過去載人載貨物,現在載游客,最終是要將這一帶的村莊都串聯起來,實現同頻共振、抱團發展。”
根據這一思路,巖坦鎮于今年6月著手打造全長19公里的“楠溪古韻鄉村振興示范帶”,用水路串聯起沿線14個村莊,并在這些村中開展特色精品村、景區村莊創建,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如今,游客乘舴艋舟順楠溪江而下,便可以領略“嶼北文旅”“嘉納莊園”“水彩前溪”“花漫源頭”等不同風情。而他們的到來,又不斷推動著各村從環境到產業的發展。截至目前,巖坦鎮共引進兩個總投資達20多億元的大項目,2018年游客量達到120萬人次。
坐落在示范帶起點的源頭村,是今年全鎮“顏值”變化最大的一個村。行走在村中,只見綠樹成排,野菊綻放,再遠處是緩緩流淌的楠溪江水;剛建起的船工文化博物館,將現代建筑風格與古老船工文化予以巧妙結合……
“要發展鄉村旅游,首先要有良好的村莊環境。”村委會主任陳小靜說,隨著示范帶創建工作的啟動,全村黨員帶動、全民參與,掀起了一場“環境革命”,僅用3個月時間,就從過去雞鴨遍地、露天廁所隨處可見的“臟亂差”,變身成為如今村容整潔、風景怡人的“白潔美”。眼下,村里正大力推進生態停車場、道路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并計劃通過開辦民宿、打造美食一條街等,開發更多業態,帶動村民增收。
工商資本的到來,則為示范帶沿線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在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嶼北村,一場“整村置換、村企合作”的古村保護開發項目正在火熱建設之中。4年前,永嘉縣與上海世貿控股集團正式簽約,將古村里的原住民整體搬遷到鄰近新建的安置小區中,再對占地面積5.1萬平方米的古村落進行保護與利用。今年,該村又成功入選全省首批田園綜合體創建試點,計劃由政府投資1億多元,撬動民間投資19億元,將其打造成一個集古村復活、文化影視、多彩森林、創意田園于一體的文旅綜合體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投資近3億元,項目建成后,村集體預計每年可收益500萬元以上。”駐村干部劉建光說。
總人口不足千人的小舟垟村,是總投資達5億元的農旅融合項目——“嘉納莊園”所在地,也是示范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村里的200多畝耕地和7000畝山地已全部流轉給嘉納莊園用于項目建設,村集體今年收入近60萬元。嘉納莊園正式營業后,小舟垟村還將從門票收入中抽成10%作為集體收入,且每年擁有30萬元保底收入,最終實現村企抱團振興發展。
為加強示范帶建設的組織保障,讓這14個村莊能真正“抱團”,形成合力,永嘉縣委、縣政府還引導它們共同成立了楠溪源頭農業綜合體,并組建楠溪源頭田園綜合體聯合黨委,將每個村的黨支部都納入其中,實行統一布局、共商共建,避免產業的同質化發展。同時,聯合黨委統籌紅色力量、鄉賢力量、公益力量,成立黨員攻堅、鄉賢謀劃、公益服務等5支專業化志愿者服務隊伍,探索出一條黨建、文化、經濟、生態、服務五位一體綜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如今,著名詞人李清照詞句中的愁緒,已變作楠溪江源頭這14個村抱團發展的干勁,推動它們向著鄉村振興的方向大步邁進。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