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原來都是一片空白地,如今種上了小花、小草,之前堆在墻角的廢舊輪胎和瓦罐也被用作裝飾品進行擺放,而且還弄得特別漂亮。”日前,河山鎮石欄橋村村民屠林玉向記者坦言。如今,漫步于河山臨杭新社區,農民新居錯落有致,美麗庭院交相輝映,隨著河山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如今的石欄橋村,處處彰顯著一幅幅清新優美的美麗鄉村畫卷。
位于桐鄉市西北部的河山鎮自古以來就有居民在此植桑養蠶、繅絲織綢,是名副其實的“絲綢之鄉”。同時,河山也是“中國絹紡織名鎮”、全國首個“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小鎮”和全省首批“浙江省低碳城鎮試點”……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人口的大量聚集,群眾對“美麗幸福新河山”的期盼也越發強烈。
為了讓這個美麗的水鄉古鎮變得更美,2016年10月開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這場“戰役”在河山大地正式打響。該鎮整治范圍為1.27平方公里,涉及整治的項目共有24個,截至目前,整治項目已全部開工,并陸續完成了河山鎮區房屋立面改造、河山鎮線路“上改下”整治工程、城鎮水網改造工程、人行道改造工程等項目。如今,一個美麗的、全新的河山鎮已具雛形。
“整治+低碳”
綠色小鎮的夜晚變得更明亮了
近年來,河山鎮在新能源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2013年以來,該鎮先后獲評了全國首個“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小鎮”、“新城鎮、新能源、新生活”三新試點鎮等。目前,全鎮已實現光伏并網容量17.735MW……在改造過程中,河山鎮充分利用了其低碳小鎮的優勢,將光伏技術廣泛應用到了路燈、垃圾桶、公交亭等。如今,河山鎮的夜晚變得越來越明亮了。
“你看,這一排路燈上方都有一塊太陽能板,而箱子里有蓄電池。夜晚路燈的電量就來源于白天陽光的照射‘充電’。”走在河山臨杭新社區的水泥道路上,河山鎮城建辦主任沈利強向記者介紹起了全新更換好的“光伏路燈”的使用原理。
將整治范圍內原本使用的大功率路燈換成LED光伏節能燈,將貼有公益廣告的光伏燈箱和分類垃圾桶相結合,公交亭也全部覆蓋安裝了太陽能光伏板……如今,河山改造升級的低碳亮化工程不僅照亮了路面,更推進了全鎮可再生資源的利用。
“整治+傳統文化”
蠶桑小鎮的味道變得更濃厚了
“錦繡河山”字樣加上蠶花娘娘的神話造型……在河山鎮河山大街與鎮前路的交叉口,一塊涵蓋了蠶桑文化的裝飾墻顯得格外顯眼。“除了這邊的文化裝飾墻外,鎮區南邊以及振興路與河山大街交叉口處也有另外兩塊涵蓋了蠶桑文化的裝飾墻。”河山鎮副鎮長金錚告訴記者。
此外,今年桐鄉的蠶桑文化節也放在河山鎮八泉村舉辦,足以說明蠶桑文化早已根植在了河山人民的心底。“因為河山的蠶桑文化底蘊濃厚,我們希望通過在小城鎮改造整治中加入傳統元素,進一步彰顯我們的河山特色,做到歷史傳承。”金錚說。
同時,除了文化墻以外,改造范圍內的空調外機上都張貼上了含有蠶葉等蠶文化的LOGO。“河山百姓的農業具有鮮明的特色,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們更應該要把老底子的歷史傳統文化保護起來,所以我們把整治的過程作為重新梳理河山文化的良好契機,重現河山歷史,展現城鎮內涵,充分運用鎮標、墻畫、展示館等形式,把河山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整理、展示出來,以文化傳承豐富整治內涵。”金錚表示。
如今,河山全鎮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已經進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接下來,河山鎮將建立健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長久維護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