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管理部門派人把絲網清理掉 見習記者 朱家豪 攝
好心人下水,把鴛鴦解救出來。圖片來自19樓網友
昨天,網友“wchbanana”在19樓發帖:西湖邊,北山街,一直被西湖中的漁網纏住的鴛鴦不停掙扎,早鍛煉的老人們用掃把等工具都無法救助,正著急時,有人下水,鴛鴦被成功解救。
見習記者朱家豪核實報道:連續幾天的陰雨,昨天開太陽了,西湖邊陽光和煦,游人如梭,西湖里的鴛鴦寶寶也活躍起來。
被困住的小鴛鴦在北山街,距離湖岸幾米的位置,岸邊淺水區域有一塊塊矩形面積十多平方米的防護網。
一位穿著工作服,站在西湖工作船上的師傅拿著一頭是鉤子的桿子正在工作。
師傅姓陳,他說白色絲網確實纏住了一只小鴛鴦,放這些網是為了保護水草。“你不知道,下半年野鴨很多,他們要吃水草的根,水草可以凈化水質,不保護明年都死了。”
我看到岸邊水底下也有大片水草,為什么沒有裝上防護網?
陳師傅說,“不保護的地方水草深,大概有40多厘米,野鴨吃不到。這幾塊水草被咬得比較多,受損厲害,所以先蓋上了這種墨綠色小孔徑的防護網。”
西湖水域管理處工作人員張夢思說,我看到的這一片區域是水生植物保護區,蓋上網主要是為了保護水生植物。“這些植物為西湖水質凈化立下汗馬功勞,因為草魚喜歡啃植物的根莖,所以蓋上網。不然都吃光了。”
但沒想到,這些網會纏住了鴛鴦寶寶。
西湖水域管理處監察大隊中隊長朱碧穎說,鴛鴦之前也是候鳥,每年冬天飛過來過冬,到了2007年,浙江野鳥會聯合媒體發起小鴛鴦守護行動,當年在西湖金沙港水域,6只小鴛鴦全部存活,標志著鴛鴦在杭州西湖首次成功繁殖。
也是從2007年開始,有些鴛鴦就常年“落戶”杭州,從候鳥變成了留鳥,從此,“落戶安家”在杭州的也越來越多。
換句話說,鴛鴦們都是杭州的常住“人口”了,杭州市民都很喜歡它們,每次出現在湖面上,都會引來圍觀。
早上,當鴛鴦寶寶被絲網纏住時,可把晨練的群眾急壞了,大伯大媽們用掃把等各種工具都沒法讓它脫困,一位穿著黑色外套,戴黑帽子中年男人,索性脫掉鞋子,撩起褲腳,往水深只有30多厘米的湖里走去,將困住的鴛鴦寶寶救上了岸。
細看之下,網纏在了鴛鴦寶寶的脖子和身上,大家又小心翼翼把網解開,把小鴛鴦放生,鴛鴦寶寶重新回到水里,撲騰了幾下翅膀,向湖中心游去。
聽說絲網纏住了小鴛鴦,西湖管理部門馬上讓人把絲網清理掉,之后會換上網孔比較大的塑料網,防止鴛鴦等水鳥再被纏住。
朱碧穎說,西湖生態環境好,吸引了很多鳥兒在這里過冬,比如鸕鶿,銀鷗,鴛鴦等。
“像鸕鶿最早的9月初就從東北來到杭州,銀鷗主要是10月下旬遷徙來,他們都是第二年開春3月底4月初回去,吃西湖里的魚。”
鳥是根據環境和氣候決定遷徙時間早和晚,鴛鴦適應能力比較強,什么都吃,比如水草根莖葉,蝦等,想留住它,必須食物充足,水質夠好,有隱蔽的空間繁殖。
西湖這幾年來,種了很多水生植物,這就讓水里的綠化越來越好,也給食草性的鳥類提供了食物,提供了繁育的場所。
其實,浙江野鳥會從2001年開始觀察,剛開始每年來過冬的鴛鴦數量都不固定,有多有少,最多時有200只的樣子,后來越來越多。
今年,西湖鴛鴦護衛隊成立,他們職責很明確,就是守護鴛鴦,志愿者們還排出了值班表,每天分6:00-12:00、12:00-18:00兩個班段,在北山街、孤山北麓一帶巡邏,在巡邏的時候仔仔細細記錄下了西湖里今年到底出生、存活了多少小鴛鴦。
今年5月5日,2018年第一窩小鴛鴦出現在西湖,到現在已陸續有8窩鴛鴦在西湖出生、成長。
希望這些可愛的鴛鴦寶寶,在西湖住得舒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