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歷時100天、航程約1.3萬海里,中國大洋48航次科考隊,圓滿完成西北太平洋深海資源和環境綜合調查及“海龍”系列無人纜控潛水器系統試驗與應用任務,乘“大洋一號”船返回青島。
本航次調查區位于西北太平洋,該海域是海山富鈷結殼資源最具開發潛力地區,海山年齡古老、地形起伏劇烈,孕育著獨特的深海生態系統。
據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洋48航次任務時間緊、作業區域跨度大、調查項目多。科考隊在西北太平洋海山環境調查、重大裝備試驗與應用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
此次,科考隊在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合同區及鄰域持續開展了環境基線調查,采集到上百只底棲生物標本,并首次在海山區采集到鎧甲蝦樣品,為了解西北太平洋化能生物群落與海山底棲生物群落的連通性提供了支撐,豐富了富鈷結殼合同區環境基線數據。
在西北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兩座海山,科考隊開展了生態系統調查,采集到多類群底棲生物標本,獲得了大量影像資料,初步表明該海山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空間變化及控制機制與麥哲倫區的采薇、維嘉兩座海山(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區)類似。這將為我國倡議的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區域環境管理計劃提供科學依據。
此次科考獲取了豐富的西太平洋深海生物基因資源樣品,系統觀測記錄了棲息于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礦區海域)的17種大洋性海鳥,初步了解了這一海域的海鳥種群分布特征。在西北太平洋調查區及航路上采集到多份水體微塑料和放射性核素樣品。這將為綜合評價深海礦產資源勘探開發、遠洋漁業和船舶運輸、全球氣候變化等對西太平洋生態系統的影響提供數據支持。
科考中優化了“海龍III”無人纜控潛水器系統作業模式,初步形成了取樣方法體系,“海龍III”表現出在全球深海海底開展常規科學調查的能力。“海龍11000”無人纜控潛水器順利完成6000米級試驗,最大潛深5630米,創造了國產無人纜控潛水器最大潛深。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