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很多地方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如何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擺在各地政府面前的難題。近年來,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按照靜安區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要求,通過一系列舉措,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居民自律、單位自治、互聯網助力”的可復制可推廣的街道生活垃圾分類的“222江寧模式”。
構造立體宣傳和回收兩張網
打造立體式宣傳網。街道通過“設點宣傳+新媒體宣傳+宣教基地建設”,打造垃圾分類立體式宣傳網。一是設點宣傳。2017年,街道聯合第三方在商業區800秀、市兒童醫院內分別開展了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街道每年多處設點開展綠色賬戶的線下積分兌換活動,僅2017年因地制宜開展線下積分兌換活動40場。二是利用新媒體。2017年,街道開通了靜安綠色江寧微信公眾號,將垃圾分類的宣傳拓展到互聯網在線平臺。三是建設宣教基地。今年,街道在便民生活服務中心新建了綠色江寧環保空間,積極打造垃圾分類減量宣傳教育陣地。
構建線上線下資源回收網。一是布設資源回收點。今年4月,街道聯合藏宇環保在社區試點開展“兩網融合資源回收”活動,引導社區居民及回收人員有效收集低價值可回收物。二是建設集約式資源回收中轉站。今年,選定余姚路111號作為兩網融合中轉站建設點,采用自動化立式倉儲的模式解決面積小的問題。三是開通支付寶線上回收。街道聯合螞蟻金融在10個小區試水垃圾分類的“互聯網+”模式,即通過互聯網預約垃圾回收,更有吸引力。
引導居民自律和社會自治
建立自律組織探索熟人社區自治。2017年,考慮到小區居民相互比較熟悉,分類工作有基礎,街道試點通過組織居民自治來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投放參與率。去年10月,在街道和居委會的引導下,海關二村、向新小區成立了垃圾分類自律小組,除了發放分類宣傳資料、引導使用兩網融合回收點外,還開展垃圾分類滿意度調研、最美垃圾箱房評選等活動。
二是“路管會+門責自律聯盟”助力社會自治。街道在今年3月成立了以沿街商鋪為主體的自律管理委員會——常德路路管會。路管會將垃圾分類作為149家營業的單位門責管理的重要內容,實行自律聯包制度——明確門責單位是垃圾分類第一責任人,通過送達“門責告知書”和“門責管理公約”,促使門責單位承擔起垃圾分類主體責任。
打造綠色生活圈和低碳生產圈
一是多方參與打造綠色生活圈。如海關二村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早,居委會引入專業第三方,結合“美麗家園”建設改造提升垃圾廂房等硬件設施,改善小區環境。
二是典型引領打造低碳生產圈。樓宇園區學校等地方集聚了大量的人口,這些地方是街道推行單位垃圾分類的重點。2017年以來,街道引導幫助樓宇和園區因地制宜建設完善垃圾分類硬件設備,提升軟件配套,打造低碳生產圈。比如,在商務樓宇方面,街道引導某化妝品公司按照四分類規范要求,改造大樓內部垃圾投放點,并分發有顏色標識的垃圾袋來提醒員工分類。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