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石首:鴨蛙稻里的“綠色密碼”

發布時間:2018-10-26 15:11:25 來源:農民日報 記者 王騰飛

  鴨、蛙、稻三者之間形成了互利共生的關系。

  聽說過鴨稻、蝦稻、蟹稻,你聽說過鴨蛙稻么?

  在長江九曲回腸的最彎處——湖北荊州石首地區,有這樣一個小鎮,從5年前開始,探索在稻田里養鴨放蛙護衛水稻生長,并汲取傳統農業精華,種植紅花籽適時翻耕漚泡,既能肥田又能有效為水稻除蟲抑病。這種綠色生態的種植模式,可以做到全程不用農藥和化肥,既省工節本,又保護了生態環境,種出的稻米更香,農民的種植收益還實現了翻倍增長。

  該模式先后吸引了亞非拉40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前來交流取經,并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色發展研究團隊納入《中國中部欠發達傳統農區綠色轉型發展方案》,向國內外復制推廣。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不同尋常的鴨蛙稻里有什么樣的“綠色密碼”。

  1、兩大“高手”輪流護衛生長全程無需用農藥

  “湖廣熟,天下足”,位于石首市西南部的團山寺鎮,正是長江岸邊有著千年種植文明的魚米之鄉。進入十月份,水稻陸續成熟,眼下家家戶戶忙著收割、晾曬稻米,忙碌的場景處處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水稻收成不錯,比去年還要高一些。”種了十多畝水稻的團山寺鎮長安村村民鄭孝春向記者細數這一年的收獲——這一季的水稻畝產五六百斤,看似不多,但實際上在兩個月前,鄭孝春已經收過一季稻了,頭季稻畝產接近1000斤。

  原來,鄭孝春種的是一種兩收的再生稻,別看再生季的產量不算高,但價格卻比頭季稻高不少,頭季稻收購價每斤1.15元,再生稻能賣到2元錢一斤。“再生稻生長時期的光照、氣候條件更適宜,養分積累好,米也更好吃。”鄭孝春解答了記者的疑惑。算算收支賬,鄭孝春今年一畝田的純收益可以達到1600元。“基本上頭季稻就能抵了成本還能少賺點,再生季的稻米就是純賺的了!還有產量更高的,每畝收益能到2000元呢!”

  記者了解到,今年當地稻谷的價格比往年要低,市場價也就是每斤1元出頭,鄭孝春和其所在的長生水稻綠色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稻谷不僅不愁銷路,直接被石首荊襄九郡米業收購,價格也比普通的稻谷高。之所以能賣上好價錢,離不開鴨子和青蛙的功勞。

  “我們種的水稻叫鴨蛙稻,在插秧后兩周左右就放進去小麻鴨,鴨子在田間可以活水通風,吃蟲除草,等到水稻抽穗后,就把鴨子趕上來,再放進去幾十只虎斑蛙,可以控制后期稻飛虱和其他蟲害。”鄭孝春說,以前種水稻病蟲多,雜草也多,打藥施肥費工費力,一畝田能賺個七八百元就不錯了,現在種鴨蛙稻,不用打藥,也不用化肥,種上綠肥再用點有機肥,用工和投入成本少了,種的水稻還好吃,收益也比以前多多了。

  “鴨蛙稻可以說是鴨稻共生模式的升級版。”長生水稻綠色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彭松林向記者介紹說,2014年在學習鴨稻共生綠色種植模式的基礎上,又結合當地特點將青蛙納入進來。村集體成立合作社,統一標準、統一品種、統一大棚基質育機插秧,統一管理進行綠色再生稻生產,通過種植綠肥、安裝殺蟲燈和性誘捕器、稻田養鴨、施用有機肥,全程不使用農藥和化肥,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追捧。石首荊襄九郡米業與合作社簽訂了10年的產銷合同,再生稻頭季按每公斤比市場價高0.4元收購,再生季按每公斤4.0元收購。鴨蛙稻的種植規模也逐年遞增,從一開始的570畝,擴大到了今年的2100畝。

  2、把“老辦法”又撿回來解決了稻田除草難題

  走進過脈嶺村四生合作社的五彩鴨蛙稻基地,只見田里收割完的水稻叢間,長滿了星星點點的小綠苗,這可不是雜草,而是農戶精心種植的紅花籽,也叫紫云英。

  “上世紀80年代以前,當地農戶都是種植紅花籽綠肥和堆肥作基肥,后來化肥逐漸替代了綠肥,現在我們把以前的‘老辦法’又撿回來了。”石首市植保局局長孫賢海告訴記者,種綠肥不僅有肥田、固氮的作用,有利于健壯水稻植株,提高抗病蟲、抗倒伏能力,而且在冬春季節可以擠占雜草生存空間,適時將其翻耕漚泡,可以有效殺死稻樁中的越冬蟲蛹。

  “其中一個關鍵環節,是將綠肥翻耕之后要曬7~10天再灌水漚泡、整田插秧,這樣綠肥腐爛產生的高溫可以殺死害蟲,顯著抑制雜草和病害,這也是一名92歲的老農向我們傳授的經驗。”孫賢海說。

  鴨蛙稻之所以能做到全程不用農藥,除了通過鴨、蛙、綠肥來抑制病蟲害,其他技術和設施的配套輔助也必不可少。孫賢海詳細介紹說,大棚基質集中育秧,用酸性氧化電位水等技術對種子、苗床土和秧盤消毒,有效阻隔了病蟲害,減輕葉稻瘟病、穗頸稻瘟病等病害發生,秧苗更健壯。田埂邊種植香根草,其獨特香味能吸引水稻二化螟害蟲集中產卵,降低二化螟幼蟲成活率。加之安裝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和新型飛蛾干式誘捕器等綠色防控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病蟲草害的作用。田間調查結果表明,殺蟲燈區域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薊馬等主要害蟲減輕危害40%~70%。長安村連續三年每個誘捕器年均誘蛾量從35頭下降到3.3頭,充分說明鴨蛙稻綠色生態種植模式實現了區域內害蟲種群數量大幅下降。

  “鴨子在田間來回運動取食和腳踏活水除雜草,使泥漿附著于稻株莖基部,還能起到一定阻隔紋枯病侵染的作用,同時鴨子在田間吃蛾、吃飛虱,干擾蛾子交配產卵,能有效減輕蟲害。”孫賢海表示,普通田塊通常運用“一封二殺三補”的方法進行化學除草,至少要用三次藥,除草難度大,而且容易產生抗性,而種植綠肥及翻耕漚泡,再加上后期投放的工作鴨共同作用,田間少見雜草,高效解決了當前稻區化學農藥除草難題。

  今年,農業技術部門對鴨蛙稻田塊和普通田塊進行了系統對比調查,長安村鴨蛙再生稻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的生產模式,對比普通施藥田塊,病蟲草害發生程度輕,全程不施農藥,對病蟲草害的防控效果還要高77%以上,成效非常令人鼓舞。

  3、田間生態明顯好了畝均增收千元以上

  “五彩鴨蛙稻有機檢測報告:檢測項目100項全部合格!”10月18日,團山寺鎮四生糧食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嚴斌驕傲地在微信朋友圈里曬出了五彩鴨蛙稻的檢測報告。

  嚴斌同時還是石首金祥米業的負責人,他引領帶動過脈嶺村的農戶和長安村同步發展種植鴨蛙稻,并成功開發出了五彩鴨蛙稻、鴨蛙稻富硒香米,不僅鴨蛙稻香米獲得綠色食品A級認證,五彩鴨蛙稻還獲得了有機認證。他的鴨蛙稻基地這兩年先后迎來40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前來參觀取經。

  “平原地區適合種再生稻,丘陵地區我們就因地制宜發展紫米、糯米、紅米等特色稻米。”嚴斌告訴記者,鴨蛙稻名氣越來越大,頭季稻米在市場上可以賣到七八元一斤,再生稻米能賣到一斤10元以上,可帶動農戶畝均增收千元以上。今后還將通過做糯米酒等稻米深加工,進一步提高稻米附加值。

  除了自有的1000畝實驗基地,金祥米業還跟農戶簽約8000畝稻田采用鴨蛙稻種植模式,技術經過不斷探索和完善,目前已經總結制定出嚴格的操作規程,帶動周邊不少合作社和農戶來學習、復制、推廣。嚴斌明顯感覺到,不用農藥化肥,不僅為農民節本增收,田里的蟲害比以前也明顯少了,地力也有了明顯恢復。

  彭松林對此也有深切體會,“以前田間溝渠里都飄了一層綠苔,現在的水都是清的,有魚有蝦,還有小蚌,春夏季節田里能聽到蛙聲一片。生態環境好了,家鄉也更美了,大家都說空氣都變好了!”他說。

  看到鴨蛙稻綠色種植模式的好處,農戶的積極性很高,石首市政府也大力投資支持,2016年底市農業局投資30萬元,建了15個中型大棚的育機插秧基地,投資17萬元購買紅花籽綠肥種子,在示范區種植6000畝綠肥,市畜牧局投資30萬元,提供6萬只稻田工作鴨鴨苗。

  2017年,石首市召開市委擴大會議,專題討論支持鴨蛙稻綠色發展,提出了建秦克湖區域1.2萬畝石首鴨蛙稻核心基地,建團山、高陵、久合垸、高基廟區域10萬畝中國鴨蛙稻產業高地,每年從市財政單獨列支3000萬元,支持鴨蛙稻綠色生態農業發展,申請鴨蛙稻中國地理標志地方品牌,爭創全國水稻綠色發展先進縣市。

  “鴨蛙稻最大限度運用生態調控功能,實現大幅減藥減肥、農業增產增收,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水稻綠色生產模式。”石首市市委書記劉忠誠表示,目前全市鴨蛙稻面積已達到1.89萬畝,力爭明年達到5萬畝。

標簽:綠肥;水稻;稻米;種植;再生稻;種植模式;雜草;稻田;合作社;鴨子責任編輯:錢華良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