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筍、林菌畝均產值突破萬元,林業+旅游引來林創客入駐,預計實現營業收入上千萬……德清縣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通過優化林下種養方式,堅持因地制宜,分區域、分時間段、多模式發展林下經濟,主要形成了林筍、林藥、林菌、竹茶、林旅等林下復合經營模式,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徑,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圍繞一個林字牌,德清做出了新花樣。通過實施竹筍覆蓋培育技術,采用稻草、竹葉、礱糠等材料覆蓋,為春筍冬出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提高竹林的產出率。阜溪街道龍勝村早園筍精品園,面積2000畝,通過實施該技術,畝均產值達到1.5萬元。林菌模式則通過引進新品種、運用新技術,在林下培育褐松茸、靈芝、竹蓀等菌類;去年共向莫干山鎮瑤塢村等村的22戶農戶發放褐松茸菌種8萬余袋,推廣種植200畝,畝均產值達1.1萬元,打破了原有“林下零收益”局面。
林下種草藥,遍地是黃金。德清縣開展具有景觀效果和經濟效益的中草藥林下種植,以多花黃精、三葉青、麥冬等中藥材為重點,發展規模化、集約型特色藥材林。目前在莫干山鎮廟前村種植的黃精、三葉青等中草藥長勢良好。在竹茶模式中,德清對竹林下自然生長、無人管理的野生茶樹進行生態培育,形成有別于其他地區的特色茶產業。莫干山鎮四合村建立竹林野茶基地60畝,目前野茶市場銷售價達1000元/斤以上。與此同時,該縣在林下發展種植、養殖業的基礎上,讓休閑采摘、森林美食、生態旅游、創客基地等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禹越鎮三林村“萬鳥園”,通過建成林旅綜合體,吸引了一大批林創客加入到林業產業中來,目前已有8家創業團隊入駐,預計今年將實現營業收入1000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創收50余萬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