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個難題。農村地域廣闊,自然條件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鄉鎮,不同的村莊也因人口規模、地形地貌、環境容量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形成各村生活污水水量、水質和排放特征不同。因此,筆者認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應堅持因村制宜。
一是治理模式選擇要因村制宜。對于靠近城鎮或距離城鎮污水管網較近的村莊,可以優先考慮管網對接。對于人口密度大、居住較為集中、地勢平緩的村莊,或村莊布局相對密集、規模較大的村莊,可以考慮建設相對集中的污水處理設施。對于村莊布局分散、人口規模小的村莊,應考慮根據地形特點分區域進行分散處理。
二是污水收集及簡易處理設施的建設要因村制宜。對于正在進行農村自來水改造的村莊,可以統一進行自來水管網和污水管網的規劃布局。對于不宜開溝的地方要使用口徑合適的管道,通過充分利用現有的明溝暗渠,大力降低建設成本,溝、管結合確保水流暢通。對于處在山區或丘陵地帶的村莊,在排水排污溝或管道的建設中,應充分借助地勢減少成本,做到雨水和污水排放暢通。
三是污水處理技術選擇要因村制宜。對經濟欠發達、水資源短缺、規模小的村莊,如果有水塘可以利用或可利用開挖成水塘的低洼荒灘和荒地,可以采用穩定塘處理法。對地勢相對平坦、居住相對集中的中小村莊,如果有面積較大的藕塘或面積較大的荒灘,可以采用人工濕地處理方法。對一些用地受限、冬季氣溫較低、經濟條件較好或出水要求較高的村莊,可以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技術。當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還有很多技術,可根據不同村莊的不同情況采用多種技術組合使用。
四是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理及設施運行維護資金的籌集要因村制宜。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后期的管理和維護往往因缺乏技術人員及資金緊張出現問題,甚至可能出現設施“曬太陽”的情況。對于人口相對較少,采用污水處理技術相對簡單的村莊,可以由村民擔任保潔員或管理員負責設施的運行和維護。對由當地政府直接運營的處理設施,可在項目規劃建設時簽訂好服務協議,由處理工藝設計單位或技術支持單位提供培訓和長期技術支持。對政府委托專業企業運營的處理設施,可由企業負責設施的日常運行和維護。
在設施運行維護的資金問題上,條件較好的村莊可以實行污水處理農戶繳費制度,村集體經濟較好的可以采用村自籌的方式,各地政府還可以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提高設施管理和維護的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