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蒙蒙中,橫亙十里的“鐵甲龍”格外俊秀挺拔。山對面就是天臺縣街頭鎮后岸村。鄰窗而坐,高端民宿經營戶俞彩萍悠閑地展示茶藝,動作嫻熟,她剛送走一批客人。
“現在環境變好了,越來越多的人到這里度假,我就把自家房子裝修起來,做了高端民宿。現在一年收入有60多萬元,比在外奔波強多了。”作為一名后岸村的媳婦,俞彩萍說,“綠水青山”的確就是“金山銀山”。
去年,后岸村共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由2012年7500余元增至4.5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從2010年空白增至370萬元。
“賣石板”轉向“賣風景”
后岸村地處天臺縣街頭鎮西南部,毗鄰唐代詩僧寒山子隱居地寒明巖景區,現有農戶348戶,人口1203人,黨員60人。
曾經的后岸村,家家戶戶靠采礦、加工石板為生,賺了錢不假,很多村民卻為此付出了慘重的健康代價。
“我17歲開始打石板,打了20多年。”后岸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定恩說,后岸村祖祖輩輩都沿襲著“靠山吃山”的發展傳統,在那時的村民眼里,打石板這個營生,只要有力氣就能掙錢。
上世紀90年代,后岸村的村集體收入高達24萬元,小村里建起了自己的電影院,還被稱作“小香港”。
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可引以為豪的“石頭經濟”同時陷入困境——生態、健康和經濟三者何以才能兼得?
從2007年開始,后岸村陸續關了100多個石頭礦,選擇了轉型發展。陳定恩介紹,村“兩委”班子將目光投向了這方熟悉的山山水水,后岸周邊風景資源好,發展農家樂或許是個方向。
2011年9月,后岸村的農家樂正式開張。一個月下來,首批開張的11戶農家樂,每戶凈利潤就達到1.2萬元。“生意火得不得了。”陳定恩說。
可觀收益讓后岸村農家樂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目前,村里已有70多家農家樂,床位1800多張、餐位5000多個,平均每家農家樂年收益15萬元左右。如今,全村80%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加強村莊環境管理
“辦好農家樂,先把環境美”。這句話已成了后岸人的共識。
如今的后岸,先后獲得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全國特色景觀旅游村、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長三角地區最受歡迎休閑旅游目的地等榮譽,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然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保護好生態環境,成了村里的一件大事。
“現在后岸整體環境已搞好了,需要全村人齊心協力維護好。”陳定恩說,當初決定發展農家樂,就是對后岸古樸優美的自然風光有信心,如果環境臟亂差,后岸的優勢就蕩然無存。
為打造有序的環境,今年村里專門安排4名村干部和黨員,對后岸村道上沿道擺設的攤位進行勸離,讓他們統一搬到新開設的“農產品一條街”上。
年初,村里還一次性投入20萬元,對全村環境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清理。自2011年開始,村里已經累計投入數千萬元完善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
近幾年,村里還將“和合文化”融入鄉村治理和鄉村建設,由民宿經營戶自發組建和合調解小組,幫助游客解決各類訴求和糾紛處置。同時,村里連續三年為游客購買景區責任險,保費由村里出,游客不用掏一分錢,給每年接待的近百萬人次游客和農家樂經營業主吃了一顆“定心丸”。
推陳出新做強產業
街頭鎮副鎮長謝法慶說:“鎮里非常重視后岸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改造、農家樂管理等多方面給予支持。”
經過多年發展,后岸人在致富路上漸漸創造出“后岸模式”,即“農村+公司+農戶”模式。2011年6月,村經聯社出面注冊了天臺寒山旅游開發公司,對農家樂農戶按照四星級標準統一裝修,全村農家樂統一管理、統一營銷、統一服務,就連客源也統一分配。
“接待好一位客人,就能迎來一整批客人。”寒山居老板娘汪倩嫦說,大部分客人都是回頭客,一位溫嶺的客人在一年里就來了6次。
“有花可賞、有景可看”,是后岸人追求的目標。如何讓游客一年四季都來,后岸人以四季辦節的形式來吸引客源。
春季,利用村前500畝桃園辦桃花節,接著又借助楊梅園、桂花地、黃花梨及大片荷花地,將觀賞性旅游戰線拉長。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游客量趨于穩定,冬季怎么辦?村里嘗試著辦起了“開羊節”,熱情邀請游客免費品嘗,給村民帶來了上百萬元的收入。
陳海軍原本在外地工作,如今回家鄉成了一名民宿經營者。“在家門口就能賺錢,又能兼顧家里,比在外奔波強多了。”陳海軍說。近年來,村里已有30多位鄉賢回鄉創業。
今年,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天臺縣決定以后岸為龍頭,涵蓋10個旅游村,打造寒山田園綜合體,面積21.3平方公里,規劃花藝、茶藝八大特色產業組團布局。后岸村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