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片的黃泥地上,有數十棵柿子樹,葉子已經掉光,枝頭卻掛滿紅彤彤的柿子……10月1日,來自上海的趙龍和妻子帶著兒子、女兒來到新昌縣大市聚鎮橋王村,按下快門拍下一張張多姿多彩的照片。“村口的這片柿子林有50多畝,今年我們規劃建設了游步道,可以讓游客從最好的角度觀賞和拍照。”橋王村村委主任陳孟達說。
“吃過柿子,但沒見過柿子樹。”來自寧海的張先生說,一到九十月份,就能在寧海本地買到新昌的柿子,今年特意來看看。
從上午到下午,這片柿子林游人不斷,可樂壞了邊上賣柿子的村民黃長福。“坐在村口就能掙到錢了。”67歲的黃長福告訴記者,以前要擔著100多斤的柿子到外地去售賣,勞累不說,還常常被城管趕。“今年在村里賣,價格從去年每斤1元上漲到1.5元至2元,最多的一天有700元收入。”
橋王村30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有柿子樹。上千棵柿子樹生長在黃泥地上,柿子口感特別好,是名副其實的柿子村。
因為人工采摘成本高,往年有許多柿子爛在樹上。去年冬天的一個上午,白雪紛飛,陳孟達在辦公室值班,看到窗外的柿子樹上有幾顆紅透的柿子還掛在枝頭。“景色很美,但又讓人有些無奈。當時我就有了兩個想法:第一,不能讓柿子爛在枝頭,要賣出去成為村民實實在在的收入;第二,既然我們村以柿子出名,上百年的柿子樹是其他地方難以復制的特色,為何不打造一個自己的品牌呢?”陳孟達說。
今年一開春,陳孟達和鎮里說了這個想法,在得到肯定后,就和村兩委班子一起動手干起來了。柿子林修整、停車場建設、與供銷社洽談、村民動員,每一步都按計劃實行。陳孟達還積極聯系大市聚鎮,將柿子節放在村里舉行,并成功簽約成為紹興供銷合作總社的柿子直供地。
“今年是個豐收年,產量在20萬斤左右。”陳孟達說,柿子節當天,幾乎全村的人都來賣柿子,每個人都有好幾百塊的收入。
來自寧波奉化的游客俞莉莉和幾個朋友跟著黃長福去地里采摘柿子,走的時候買走了50公斤柿子。“用5米長的竹竿,前面有個網兜去勾柿子,這樣的體驗還是第一次。”俞莉莉說,假期來鄉村旅游感覺特別悠閑、開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