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嵊州甘霖鎮東王村,村口的30只露天糞缸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處古色古香的越劇戲臺和景色怡人的越劇主題公園,公園邊上的生態公廁被綠樹環繞,似小花園一般。前不久,我省表彰了一批3A級景區村莊,東王村名列其中。
為全面提高城鄉生活品質,今年初,嵊州全面推進旱廁專項整治工作。整治過程中,嵊州市注重發揮村干部的帶動作用,與所有村主職干部簽訂了包括旱廁改造在內的五項主要任務責任狀,列入重點考核。在今年開展的“五星達標、3A爭創”活動中,各鄉鎮(街道)把各村旱廁整治作為環境整治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許多村還把廁所整治和養護寫進村規民約。到目前為止,嵊州市已經消滅全部72088只旱廁,建造公共廁所1100只,財政投入資金共8000萬元,農戶旱改水財政補助資金4000萬元。
嵊州市文明辦主任孫賽英告訴記者,嵊州農村旱廁整治后,多以建設公園和生態公廁為主,以前臟亂差的地方如今成為一道最美的風景。浦口街道屠溪村原先的一處旱廁拆除后,依山巧妙地建造了一座園林假山。在綠樹環抱的假山下,建起了一處生態公廁,成為村里最吸引人的一處景點。在嵊州開發區珠溪村、下王鎮石舍村、石璜鎮向陽村等地,這樣的園林公廁隨處可見。說起旱廁整治,東王村支書李秋順深有感觸:“環境好了,廁所公園化了,游客越來越多,今年我們已經接待了20萬人次的游客。”
“‘廁所革命’不僅改變了環境,提升了文明程度,還促進了親情。”貴門鄉黨委書記錢凱豐告訴記者,全鄉所有的村全部建起了風格獨特的景觀廁所,許多外出的年輕人回家的次數多了。深溪村村民俞小樟老人說,兒子兒媳在杭州工作,現在村里建起了公廁,家里用上了抽水馬桶,現在兒子兒媳每個周末都回家了。
在“廁所革命”中,嵊州十分注重環境保護。金庭鎮華堂村建起了6座風格獨特的太陽能公廁,通過太陽能生物特殊處理保證了古村地下管網水系的潔凈。由中科院研發的高效污水處理系統在甘霖鎮黃勝堂村投入運行,每天污水處理能力達100噸。這項技術還在嵊州各地推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