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生態的恢復,才是河道治理的根本。”“基層治水不能只靠政府唱獨角戲,更要發動群眾,共建共享。”這段日子,一篇“河長筆記”在柯橋的“治水圈”中走紅,讓不少有著同樣經歷的河長動容不已。
“河長筆記”的作者馮峰是柯橋區馬鞍鎮黨政辦副主任,也是鎮里南塘頭河的鎮級河長,今年是他履職河長的第5年。眼看河道水越來越清,環境越變越美,馮峰獲得感滿滿。9月3日,他寫下了一篇“河長筆記”,記錄南塘頭河5年來的變化、治水經驗和做法。
南塘頭河長1111米,兩岸以農田和民居為主,基本沒有工業污染。但是來自上游的輸入性污染,常常讓南塘頭河防不勝防。由于南塘頭河是一條斷頭河,污水難以排出。“我擔任河長以來,這是最大的難題。”馮峰寫道,目前這個問題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少,河道水質明顯改善。
走在南塘頭河邊,一路綠樹成蔭,環境怡人。而在4年前,這片綠蔭差點被砍掉。原來,兩岸樹木易落葉,為了方便保潔,有人曾建議將樹木全部砍掉。但馮峰堅決制止,他說,這些綠化是河岸生態的靚麗風景,最終綠化保住了。對此,馮峰在筆記中寫道:“這是我作為河長以來,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五年治水護水,馮峰發現,基層群眾的參與、配合尤其重要。對盡心盡力的保潔員,他由衷地點贊:“除了正月初一,‘船頭腦’每天早晚各一次打撈漂浮物,風雨無阻。”對村民觀念、行為的轉變,他也十分贊賞:“河水慢慢變好,村民傾倒剩菜剩飯的現象也少了很多。”
在筆記最后,他還提出了一些小建議:狐尾藻和銅錢草凈化水域效果明顯,水培植物周圍小魚特別多;河道清淤應分季節分段實施,有利于保護魚類和水培植物;河道整治是系統工程,環境整治、河道砌坎、綠化養護等需要統籌謀劃;村級河長非常重要,河道治理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靠協調。柯橋區治水辦的一位干部說,這些建議,來自于實踐,值得學習借鑒。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