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抹相融相依的黃綠,讓初秋的寧波,風景越發美麗。
橫穿92家企業的北侖小浹江早已告別黑臭,兩岸除了翩翩飛舞的白鷺,還有不少垂釣人。周毅金是這些“美景”的見證者,他是北侖戚家山街道“青清果”環保義務監督員。“味道很重,水體有異樣……鄰里街坊對環境有‘疑惑’,我會第一時間聯系附近企業進行溝通,大家氣通了、心順了,環境才會更和諧更美麗。”周毅金說。
“青清果”環保志愿者服務隊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寧波堅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全民參與共同推進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按照市委、市政府“六爭攻堅、三年攀高”的行動部署,我市制定了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構成寧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維度。
監測結果顯示,我市今年1月至8月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6.8%,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排第18位,首次進入全國二十佳城市通報之列。近三年,全市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常年保持100%達標,居民飲用水水質保持全省第一、全國領先。
創新突破,執著“生態優先發展”
作為工業大市,寧波如何讓“青山”和“金山”共贏?
近些年,寧波從頂層設計到全面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努力構建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社會四大體系。江北、北侖、鎮海、寧海、象山等5區縣相繼創建成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象山還創建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融入我市各地發展的核心內容。
堅持生態優先發展,離不開最嚴密法治的制定和最嚴格制度的執行。
在9000多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圍內,一條摸不著的紅線正在生長,它決定著未來寧波“山、水、城”的生態格局。眼下我市已劃定的紅線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7.3%。
以紅線為界,寧波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迎來“加速跑”:四明山區域、象山港區域保護政策法規不斷完善;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逐步建立。
堅持生態優先發展,離不開生態體制改革的持續推動。
在全省率先推廣“河長制”、環評登記表備案實現“零上門”、發布首份臨港區域綠色發展報告……一項項創新改革,為“美麗寧波”建設注入澎湃動力。
全域治污,守護一方“藍天綠水”
每年投入千萬元修復水生態,讓“家家戶戶有活水”;將不符合鎮綠色發展規劃的億元項目拒之門外……今年寧海前童鎮成功入選寧波十佳“美麗鄉鎮(街道)”。
建設美麗鄉村,留住更多“鄉愁”,是寧波近些年堅持全域化治污的有力佐證。環境質量改善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核心,也是推動寧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鐵腕推進“五氣共治”,持續打響“藍天保衛戰”。累計治理揮發性有機物(VOCs)重點排放企業685家,建成“禁燃區”1000多平方公里。淘汰黃標車、老舊車18.9萬輛,淘汰總數、回收拆解量均居全省第一。
水是生命之源。以“五水共治”為契機,寧波在全省率先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建設。今年已啟動82個“污水零直排區”鄉鎮(街道)創建任務,目前已投資47.2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61.1%。強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順利通過國家黑臭水體專項督查。
堅持“八廢共治”,寧波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已達每年100.6萬噸,總體規模全省第一,提前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產消能力匹配的目標。持續推進綠化行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8.66%;農村建制村生活污水處理覆蓋率達到90%。
打造“環境執法最嚴城市”。2015年至今年8月,累計處罰違法違規企業5436家,罰款3.41億元;移送行政拘留88人;移送刑事拘留291人,執法力度穩居全省前列。
綠色發展,共享“生態成果之甜”
前不久,長豐熱電廠原址地塊開始拍賣,未來該地塊將成為奉化江畔休閑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就在一年前,這家熱電廠矗立在鄞州中心城區的最后一根“工業煙囪”退出歷史舞臺。
節能減排是實現綠色發展的根本。近年來,寧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全力打造“綠色GDP”:不惜犧牲數億元產值,鎮海將九龍湖鎮40多家緊固件企業的酸洗廢液集中處理,實現了行業集群發展;拿出超過五分之一的年財政收入,杭州灣新區關停漂印染園區,發展新興產業……
統計顯示,“十二五”期間,全市能耗累計下降18.7%;超額完成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其中二氧化硫削減比例全省最高,氮氧化物削減比例全國最高。
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逐步邁入低碳化。形成12類40多條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全市可再生能源累計發電總量15.94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5.39%。不負“青山”,方得“金山”。今年上半年,寧波GDP總量首次突破5037.3億元,同比增長7.8%。
“綠色學校”“綠色家庭”“低碳社區”……在寧波,民間環保活動日益活躍,百姓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愈加高漲。今年寧波向社會推出了首批“環保公眾開放日”開放單位。從城市到鄉村,寧波百姓開始自覺主動融入城市綠色生活,人與自然的和諧篇章由此開啟。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