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東村與南潯區供銷合作聯合社共同籌建的生態鱖魚“跑道”養殖基地不久前完工了。該養殖基地占地750畝,建有“跑道”養殖魚塘6個,可安裝45條標準“跑道”。這些“跑道”以5年一期或10年一期的形式租賃給養殖戶。據南潯區水產站站長張超介紹,南潯區計劃在2020年建成萬畝“跑道”養魚示范區。“養殖戶租用‘跑道’養魚,不僅減輕了基礎設施投入的資金壓力,而且還可以享受‘五個統一’的服務。”張超說,漾東村生態鱖魚“跑道”養殖基地實行統一飼料供應、統一苗種供應、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經營銷售、統一打造品牌,全方位幫助養殖戶降低風險,提高效益。
南潯區是傳統淡水養殖產業強區。全區水產養殖面積18萬畝,水產品年產量13.4萬噸,年產值25億元,淡水養殖產量居全省首位,占浙江省淡水產量的10%以上。近年來,為深入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漁業供給質量,增加農民收入,解決漁業面源污染問題,該區通過四聚力,全速推進漁業綠色轉型,實現漁業“四化”目標。
聚力尾水治理,實現漁業生態再優化。按照“打造示范樣板—連片區域集中處理—分散區域原位處理”的漁業治水思路,在中國水科院、省淡水所專家團隊的技術支持下,通過“連片區域集中處理—分散區域單獨治理—治理與退養相結合”的治理路線,目前全區已建成省級尾水治理示范點54余個、市級尾水治理示范點60個、區級尾水治理示范點100個,做到片片有示范。通過示范點的建設打造,形成以點帶面效應。實行“集中區域集中治理、分散區域原位治理”,一場一策,利用園區的內河、溝渠進行水處理,及時解決存在困難,建立專家攻堅團隊,及時提出解決方案,確保治理工作順利進行。目前,全區已完成漁業養殖尾水治理8.5萬畝。
聚力轉型升級,實現漁業發展再深化。總結“慶漁堂”等企業的先進經驗,大力推廣“物聯網+”智能漁業系統,已推廣漁業物聯網應用1200余戶,實現“物聯網+漁業”覆蓋面積1.5萬畝,實現漁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經營和數字化、自動化管理。全力推廣“跑道養魚”技術,目前已推廣“跑道” 260條,今年年底前計劃完成建設300條,打造全國最大的“跑道”魚生產基地。漾東村“跑道”養殖示范基地作為全省首個鱖魚飼料化跑道養殖基地已投放鱖魚飼料化跑道養殖苗種。同時,新出臺的淡水養魚保險補貼政策,對“跑道養魚”進行承保,實現全省此項新技術模式政策性保險保障零的突破,大幅轉移了養殖戶的養殖風險。推廣稻漁綜合種養、魚菜共生、多品種立體套養等養殖方式及配合飼料替代冰鮮魚投喂技術,扶持本土飼料企業進行肉食魚類配合飼料的研發,實現配合飼料的全部替代。目前,全區已推廣稻魚共生4400余畝,實現配合飼料替代冰鮮魚養殖1.2萬余畝,并建立了2家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和2個千畝稻蝦綜合種養示范基地。
聚力平臺建設,實現漁業體系再強化。打造漁業服務平臺,計劃至2020年在菱湖鎮建成集市場交易、現代物流、質量檢測、科技服務、電子商務、休閑“漁”樂于一體的集聚型現代漁業綜合服務平臺。目前該平臺已全面施工,累計投資4500余萬元,計劃年底前結頂。結合“菱湖智慧漁業小鎮建設”,全面建設菱湖漁業漁都服務中心,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共建“南太湖漁業科技創新發展研究院南潯分院”,已就位常駐專家2人和工作人員4人,指導南潯漁業綠色發展。創建現代漁業園區,以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省級漁業轉型發展先行區為抓手,圍繞“生態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思路,全區已建成省級現代漁業精品園9個、省級漁業主導產業示范區4個、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1個、國家級休閑漁業精品基地1個、省級精品休閑漁業基地1個。并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創建現代漁業示范園區10個、美麗漁場50家,構建總面積20萬畝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域內實現生態化養殖覆蓋率90%以上,打造南潯現代漁業的一張新名片。培育健康養殖主體,按照“環境整潔干凈,水源水質合格,尾水處理排放,基礎設施完備,生態健康養殖”的要求,培育生產管理用房整治全覆蓋,生產經營規范的健康主體,發揮示范主體的帶動效應,目前已培育健康養殖主體200余家。千金姚文英家庭農場,通過示范池塘內循環養殖模式示范,實現漁業的綠色發展和品牌經營,同時帶動周邊養殖戶統一規范化經營,養殖產品通過國家“一村一品”示范村認定,生態魚曾登上G20餐桌。
聚力產業融合,實現漁業品牌再亮化。做強南潯漁業品牌,堅持品牌與質量提升并重的思路。以區農合聯為運營商,打造“中國淡水漁都”區域公共品牌牌以及“跑道魚”和“桑基魚”等品牌,并做好品牌運營管理。大力推進三品一標的認定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建設,累計完成無公害認定10余家,認定面積700余畝,新增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點16個。通過深挖自身文化,整合資源要素,依托桑基魚塘系統、魚文化節等平臺推廣宣傳南潯漁業品牌,目前,已形成“苗種+養殖+加工+休閑+服務”的產業鏈條,被認定為“省級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可年產水產苗種120億尾、水產品13萬噸、加工水產品4萬余噸、接待游客140萬人次,年產值30多億元。做好接軌上海文章,利用南潯地處滬蘇杭都市圈交匯點的區位優勢,下好接軌上海先手棋。以農業接軌上海推介會、滬潯農商洽談會等為契機,推介“跑道魚”等生態水產品進入上海消費市場。目前,已參加各類洽談會8次,實現水產品供滬8億元。上海新雅食品有限公司在南潯建立淡水魚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年產量高達3萬噸。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