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從新翁村的“新生”看錢惠良的獲得感

好的生態環境才是村民真正的福祉

發布時間:2018-09-14 06:44:15 來源:嘉興日報 記者 朱靈潔

  【人物名片】錢惠良,烏鎮鎮新翁村人,新翁村村民委員會治保主任。    

  【我的故事】白露已過,秋天的氣息悄然而至,梧桐葉落,但烏鎮鎮新翁村里還是一片綠意盎然。走進烏鎮鎮新翁村,猶如進入一個“森林氧吧”,放眼望去,村莊整潔,柏油馬路繞村而過,清澈的河道沿村而過,河岸古樹成蔭,叢花相簇,相映成畫,讓人恍如置身畫中……  

  別看新翁村現在風景如畫,5年前,這里可是一片臭氣熏天的養鴨場,到處呈現著臟亂差的景象,走進村子撲面而來的是陣陣惡臭,河道里還漂浮著鴨糞,村民房前屋后更是雜亂無章。  

  我們村養鴨的歷史要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那會兒村子里工廠少,也沒有支柱產業,為了過上更加寬裕的日子,有幾戶人家在種田養蠶的基礎上開始從事養殖業,養起了鴨子。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那會兒養鴨的人還少,一年下來取得的效益不錯,于是帶動了村里一批人開始養鴨。  

  一個個鴨棚就此在房前屋后拔地而起,直到2010年達到了頂峰。當時全村將近有600戶村民,其中有164戶從事養殖工作,當然一戶并不止一個鴨棚,整個村總共有90000多只鴨子,新翁村一下成了一個隱于鴨棚中的村莊。可以這么形容,只要你一踏進新翁村,眼睛能看到的都是鴨棚,耳朵能聽到的都是鴨叫聲,鼻子能聞到的都是鴨屎味,連空氣中飄著的都是鴨的羽毛。  

  當然,我們自己家也養鴨,也是村里較早開始養鴨的人家,養了四五百只。當時家里的勞動力不足,除了養鴨還要養蠶種田,所以我就幫著父輩們喂飼料、趕鴨子,從小就和鴨子打起了交道。  

  在效益的驅動下,村里養鴨的農戶越來越多,經營得也更加有聲有色,還出現了專門的“經紀人”做中介,為村民介紹鴨子和鴨蛋的買家,這樣一來,銷路一下子就不愁了。我記得那會兒行情最好的時候,鴨蛋每公斤可以賣到32元,比種稻、養蠶得來的收益高出不少。  養鴨已然成了新翁村村民的致富途徑,但污染也從那時開始一天天向新翁村逼近。  

  那時候,有些養鴨大戶為了圖方便,鴨棚直接沿河而建,糞水、污水順著污水溝流到河內,外溢的污水還侵蝕著周邊農田及樹木,長年累月下來,致使水質污染嚴重,水面漆黑一片,水里漂浮著厚厚一層異物,難聞的氣味不斷向四周飄散。村里的染店浜、朱家浜也這樣成了劣Ⅴ類河道。  

  但在村民眼里,只看到了養鴨帶來的短時利益,沒有看到養鴨帶來的生態破壞。  

  2013年,我通過考試成了村里的后備干部,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全市上下掀起了“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的整治高潮,新翁村就此迎來了“新生”。村里的鴨棚被一一拆除,村里的黨員干部、村民小組長紛紛帶頭自拆,我也積極做著自己家人和老鄉們的思想工作。  

  “我們養鴨養了幾十年了,突然要把鴨棚拆掉,我們的收入哪里來?日子怎么過?”“鴨子養不了,這不是在砍我們的雙手么?”在拆除過程中,不免有不少村民不理解、不配合,工作推進中阻力很大,對此,村委會組織了道德評判團成員走進每家每戶做思想工作,一年時間,村里90%的鴨棚被順利拆除了。 

  到了2016年,全村的鴨棚拆除工作全部結束,上百個鴨棚被拆除后,新翁村一下多出了好幾百畝的空地,沒了養鴨帶來的收益,怎么繼續過好日子?有經濟頭腦的村民就謀劃著在騰出來的空地上種樹苗。事實上,我們村里本來就有種樹的基礎,2008年就成立了新翁村綠化苗木專業合作社,只不過之前一直將心思花在了養鴨上而已。  

  和最開始嘗試養鴨一樣,這一小部分有想法的村民開始購買樹苗進行苗木培育,行情好的時候,100多元購入的櫸樹經過四年的培育,長勢好的可以賣出每株7000多元的高價。而在這小部分村民的帶動下,其他村民也都紛紛行動起來,靠種樹來致富。一時間,香樟樹、櫸樹、柳樹、烏桕等經濟苗木栽滿了整個新翁村,95%的“養鴨大戶”搖身一變成了“苗木種植戶”,還有不少村民做起了苗木服務工作,幫著村里的苗木大戶管理樹苗,一天下來就能掙上400塊錢。  

  更讓人振奮的是,新翁村地理位置優越,緊挨著烏鎮大道。7月28日,烏鎮大道“最后一公里”打通了,這條往北進入江蘇、往南連通海寧進入杭州市蕭山區的桐鄉“接滬融杭”的主要通道,也成了新翁村的“黃金大道”。烏鎮大道的全線通車使得交通更為便利,由此也為新翁村帶來了全國各地,特別是江浙滬地區的苗木采購商,村子里苗木的銷售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種樹的村民也一年比一年多。  

  就這樣,原來空氣最差,環境最臟的鴨棚區成了一個“森林氧吧”,如今,不管是本村村民還是其他村的村民,每每踏進新翁村,都要對這里的生態環境豎起大拇指。  

  “以前一心忙著養鴨賺錢,忽略了生態環境,生活質量真的很差。回過頭來才意識到,其實良好的生態環境才是我們這些村民的真正的福祉。”現在和以前那些不肯拆鴨棚的“頑固分子”聊天時,他們總會這樣跟我說道。說真的,作為一名村干部,更作為新翁村的村民,看到自己的家鄉可以蛻變成這般林茂水清的模樣,我常常為之前拆除時所下的功夫沒有白費感到欣慰,更為家鄉的綠色變遷、喜人變化感到自豪。  

  【記者旁白】桐鄉,作為浙江平原水鄉城市,地勢平坦,無一山丘,天然森林資源稀少,堅持“生態立市”是桐鄉補齊短板的關鍵之舉。2014年桐鄉成功跨入浙江省森林城市行列,走出了一條平原創建森林城市新路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桐鄉深諳此理。近年來,桐鄉扎實開展“五水共治”,強勢推進“三改一拆”,持續抓好“森林桐鄉”建設,努力爭當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的排頭兵,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上大膽先行先試,促成了生態與經濟良性互動、水清與民富互促雙贏的局面,努力建設成具有比較發達的生態經濟、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諧的生態家園、繁榮的生態文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同時,進一步放大農村的生態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一路付出與堅守,桐鄉的藍天碧水又逐漸顯現出了原色,生態藍圖一繪到底,追逐綠色發展之夢,桐鄉矢志不渝。


標簽:新翁村;村民;桐鄉;烏鎮鎮;鴨子;苗木;生態環境;治保主任;拆除;樹苗責任編輯:陳秋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