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嘉善羅星街道以科技手段破解秸稈處理難題

一根秸稈撬動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18-08-26 09:20:10 來源:嘉興日報 記者 戴純青 見習記者 付夢婕 通訊員 陶高峰

  “現在秸稈再多也不怕,我們村里沒有煙火味兒,也沒有爛柴堆了!”站在綿延幾十米的堆肥田旁,嘉善縣羅星街道馬家橋村村委會主任王培新自豪地說。

  對于素有“中國甜瓜之鄉”美稱的馬家橋來說,能發出這樣的宣言并不容易。村里九成農戶種甜瓜,大棚甜瓜種植面積達3500多畝,一個占地一畝左右的大棚就會產出3000多公斤秸稈。早幾年,一到收獲季節,村里就“硝煙四起”。隨著秸稈禁燒力度加大,村民就把無處安放的秸稈堆到了河岸邊田埂旁,柴堆有礙觀瞻,還容易滋生細菌,時間久了還有一股霉爛味。

  怎樣在保持優勢產業興旺的同時,讓村莊更加生態宜居?對于馬家橋村乃至整個羅星街道來說,秸稈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為了破解這個難題,今年初,羅星街道啟動了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試點工作,與浙江宜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馬家橋村和鑫鋒村實施“微秸寶”項目,進行秸稈的資源化利用。

  村企合作,巧把廢料變肥料。項目在馬家橋村設立了秸稈集中回收點,由村里負責統一運輸,農戶每上交一噸秸稈就可換得300公斤有機肥。為了鼓勵村民使用秸稈換取有機肥,羅星街道還建立了鎮村戶三級長效治理機制。街道在馬家橋村設立秸稈集中回收點,農戶把秸稈運送至回收點,由村里集中裝運至秸稈發酵堆,經腐熟發酵轉化為有機肥,村民再來兌換。

  “陳年秸稈能處理掉,還有肥料拿,這是天上掉餡餅了不成?”項目啟動時,許多農戶都將信將疑。村里黨員干部帶頭,發動一批農戶參加了堆肥試驗。沒想到,第一批發酵完成的肥料就順利通過了第三方檢測,達到了有機肥標準。王培新告訴記者,試驗期間,她家4畝甜瓜大棚產生秸稈換來的有機肥,減少了自家三分之一的農資投入。

  看到了有甜頭可嘗,村里的瓜農們競相參與。今年春甜瓜下市后至今,村里已經回收甜瓜秸稈廢料3000多噸。現在,村里已經用6畝閑置土地建起了秸稈發酵堆,通過腐熟發酵來生產有機肥。“兌換來的有機肥,自己再添200公斤左右,11月下到地里,為來年育苗做準備;和過去相比,平均下來一個棚的肥料支出能節約300元左右。”王培新算了一筆賬。

  秸稈堆肥發酵并不算一個新概念,在農民的印象中,這種處理方式往往效率低下,容易造成污染,肥料質量也不穩定。讓秸稈真正“變廢為寶”,羅星街道是如何做到的?“我們是靠了科技的力量。”羅星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朱云良說。走進“微秸寶”項目的堆肥田,一只厚實的長方形布袋罩在發酵堆上,一旁的機器“嗡嗡”作響,正往布袋內源源不斷充氣。

  “別看這個發酵堆面積不大,里面可是大有名堂!”浙江宜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亦寧介紹說,“一個小小的堆肥系統,里面藏著兩個國家發明專利。”“微秸寶”智能堆肥系統主要由“防水透氣的高分子覆膜材料”“專利的微生物發酵包”“自主研發的微秸寶APP”三部分組成。覆蓋廢料的“布”用的是國際先進的高分子防水透氣材料,既能保證發酵溫度又能隔絕異味,同樣一套設備在歐洲售價高達3萬歐元。此外,他們還引入了互聯網思維,開發了“微秸寶”APP。

  “微秸寶”項目啟動前,企業專門對馬家橋村的土壤進行了一次檢測,發現當地土壤板結現象嚴重,肥力很差。王亦寧說,隨著“微秸寶”項目“蛋糕”做大,對有機肥關鍵指標的試驗檢測顯示,送檢肥料樣品的pH、氮磷鉀總養分和有機質均達到NY525-2012有機肥料的要求。有機肥的質量上去了,過度使用化肥的現象也隨之得到了一定緩解。

  據了解,目前馬家橋村已建立50個堆肥點,除了羅星街道轄區內的村莊,目前該街道還在與嘉善縣農經部門積極接洽,進一步推廣秸稈還田的生態模式。

  “借助科技力量,推動秸稈資源化利用,這將成為我們鄉村振興之路的一個‘支點’。”羅星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秸稈產業看似小課題,卻貫穿于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過程,又與農業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密不可分,“秸稈問題處理好了,我們的優勢種植業發展就少了后顧之憂,村莊環境更好了,村民的滿意度也更高了。”

標簽:秸稈;羅星街道;堆肥;戴純青;付夢婕責任編輯:朱斌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