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大江奔流報道組來到了上海市寶山區吳淞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進行采訪。
徜徉其中,記者看到處處草木郁郁蔥蔥,棧道四通八達,游人來來往往,不遠處的江面上,不時傳來輪船的汽笛聲。“你們很難猜到,腳下這片青山綠水和灘涂濕地,在10多年前還是堆滿廢棄鋼渣的地方。 ”園區工作人員顧麗華說。
吳淞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位于上海市寶山區東部,沿江岸線長達2公里,是長江、黃浦江和東吳淞江的三江交匯點,因清政府曾在此建造水師炮臺而得名“炮臺灣”。上世紀60年代起,上海鋼鐵一廠、五廠因煉鋼技術有限而產生的大量廢鋼渣,陸續在這片長江灘涂濕地上回填,雖然逐漸形成了一片陸域,但也對周邊的土壤造成了一定污染。“因為這個堆場的存在,很多斷頭路沒有打通,成為附近交通擁堵的一個重要原因。”寶山區濱江委主任朱眾偉說。
2005年,為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當地政府在此規劃建造濕地森林公園。2007年5月一期建成開放,2011年10月二期建成開放。“為了治理廢鋼渣堆積造成的生態污染,當時的做法是堆土造地,填土的厚度達到3米。”顧麗華說,園區內的人工濕地、林地等區域均在回填廢棄鋼渣上恢復而成,通過地形整理、形成西高東低、高低起伏的地形,分別恢復了濕地植被和森林植被,目前園內有記錄的高等植物46科90屬108種。 “早在建園之初,針對相對低洼的地段,我們進行了坑塘水面整理,種養了一些蘆葦、水燭、蓮等優勢物種,這些水生植物不僅景觀效果佳,且具有凈化水體的功能。 ”
經過多年的生態修復,原本的灘涂變成了濕地,原本的鋼渣地變成了森林,吸引很多鳥類來此棲居,而且每年都有新鳥種光臨。據統計,在公園內的天然濱江濕地中,目前共有144種鳥類,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0種,白鷺、斑嘴鴨、銀鷗、家燕、烏鶇、白頭鵯等更為常見。“以前污染厲害,人們很少到江邊來,現在形成了生態環境良好、動植物資源豐富、景色優美的濕地公園,天天晚上都能見到很多人來這里休閑,有漫步的,有騎行的,有跳舞的,十分享受這綠色的生活。”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友農告訴記者。
“生態環境好了,交通等硬環境也改善了,吸引了機器人、汽車、軟件、旅游等企業紛至沓來,有的甚至在這里設立了中國總部。”朱眾偉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詮釋,良好的生態會使經濟發展的步伐更加強勁。
【記者手記】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得益彰
上海市寶山區在鋼渣堆上建成了一座濕地森林公園,其意義不僅是盤活了一塊土地,更重要的是修復廢棄工礦用地的生態,還給老百姓一塊綠地藍天。
安徽礦產資源豐富,工礦企業多,在開發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廢棄工礦用地。如何對這些用地進行生態修復,建設宜居宜業的環境友好型社會,寶山區的經驗可以說是他山之石。
其實,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得益彰,并不矛盾。要把生態環境修復好,摒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修復的老路子,必須轉變思想觀念,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才能更加有效有力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我們的發展才能更科學、更有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