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熱浪席卷世界多地。一份6日發表的研究報告警告:即便各國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恐怕仍難以阻止地球平均氣溫上升4至5攝氏度、變成一個真正的“溫室”;各國必須采取多方面措施,避免沖破地球環境承載能力“閾值”。
升溫恐難阻
這份報告由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恢復中心、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多名科學家聯名撰寫,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發表。
將近200個國家2015年12月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要求各國切實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使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
然而,報告作者認為,即便各國按照承諾減少排放,地球升溫幅度可能依然超過2攝氏度。
當前,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上升大約1攝氏度,平均每十年升溫0.17攝氏度。
報告說,一旦氣候變化突破地球環境承載能力的“閾值”或稱“臨界值”,可能觸發全球生態系統從“中性”或“有益”轉向“有害”,最終產生比人類活動所能排放總量更多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排入大氣,使地球不可避免地變成“溫室星球”。
這些科學家建議,要阻止這一變化,單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夠,還要在護林育林、治理土壤、保持生物多樣性、改善技術以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并封存地下等方面下功夫。
不是“狼來了”
這份報告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近年全球普遍“變熱”,極端天氣頻發,引科學界警惕。
今夏全球多地創高溫紀錄,歐洲多國最高溫度超過40攝氏度,觸發干旱、山火等災害。希臘雅典附近海濱地區7月23日爆發山火,致91人死亡。
路透社報道,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氣候學者菲爾·威廉森就這份報告發表評論:“就2018年夏天情況來看,這真不是一個‘狼來了’的故事,不是發假警報;‘狼群’已在眼前。”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先前發布報告,認定2017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溫度最高的三個年份之一,地球表層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氮等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溫室氣體平均濃度創歷史新高。
這種形勢下,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去年6月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否定氣候變化科學依據,國際社會普遍予以譴責。今年3月去世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生前警告:“特朗普的行為可能將地球推向危險邊緣,使地球變得像金星,高溫達250攝氏度、下著硫酸雨。”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