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沒有最熱只有更熱!北半球成蒸籠的鍋該誰背

發布時間:2018-08-03 14:39:04 來源:新華社

  山火蔓延、良田變焦土、高溫致死案例頻發……

  這個夏天,持續高溫等極端天氣襲擊整個北半球,亞洲、歐洲、北美無一幸免。

  面對同時期、大范圍的極端天氣事件,“偶然”不想背鍋。

  究竟是誰在“燜燒”地球?

  你那里也熱嗎?

  截至8月1日,中央氣象臺連續19天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京津等地最高氣溫達到35至36攝氏度,內蒙古、遼寧、江西和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達到37至39攝氏度,局部地區達40攝氏度。

  截至7月31日,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中西部等地35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數已達到10至18天。8月1日,江南大部、重慶中部、廣東東部等地最高氣溫也仍保持在35至36攝氏度。

  韓國遭遇“百年最高溫”41攝氏度

  韓國大部分地區1日氣溫繼續攀升,最高氣溫達41攝氏度,創這一國家從1907年開始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同一天,首都首爾最高氣溫39.6攝氏度,刷新當地最高溫紀錄。韓國氣象部門預計,首爾等部分地區今后幾天氣溫將進一步升高,可能再度刷新紀錄。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20日至7月30日,超過2200人出現中暑癥狀,其中29人死于相關疾病。

  日本繼上月早些時候遭遇暴雨襲擊之后,又迎熱浪考驗。日本總務省消防廳7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最近3個月因中暑入院治療的人數超過5.7萬人,逼近2013年的最高紀錄,其中125人死亡。

  氣象學上將日最高氣溫大于或等于35攝氏度定義為“高溫日”。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在極濕熱環境中,人體排出的汗液無法蒸發,會引起器官衰竭;在超過35攝氏度的戶外濕熱環境中毫無防護地停留6小時以上,將有生命危險。

  大火燒入北極圈

  今夏,一貫涼爽的北歐地區也難逃熱浪侵襲,10余起由高溫導致的森林大火已燒入以寒冷著稱的北極圈。

  瑞典、丹麥、挪威南部和芬蘭北部正在經歷極端熱浪,高溫干燥天氣導致山火頻發。瑞典火情最為嚴峻,僅7月以來就遭遇至少60起山火,數千居民被迫撤離受大火威脅的家園。

  “歐洲惡劣天氣”網站數據顯示,北歐地區氣溫在未來數天內還將持續高出平均值8到12攝氏度。

  由于連日高溫和大風,位于南歐的希臘近日森林火災頻發。希臘首都雅典附近23日發生的森林火災已致80多人遇難,上百人受傷。

  除引發森林火災、危害農業外,歐洲熱浪還在威脅淡水魚類生存。德國萊茵河、易北河等一些河流因吸收了過多熱量,導致河中魚類窒息。在漢堡,當地有關部門從河塘中撈出了5噸死魚。

  北美大陸也持續被“燜燒”。

  加拿大魁北克省7月初經受幾十年罕見連續高溫。由于高溫干旱,火勢難控,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山火已燃燒一周,導致超過500座建筑物被毀,迫使近4萬人疏散,全州過火面積超過1100平方公里。

  “元兇”是……

  科學家們對越來越頻發的極端天氣跟蹤已久,希望揪出背后的“元兇”。

  雖然此前他們不愿把極端天氣簡單歸因于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但當極端天氣事件以前所未有的強度和頻率蔓延全球時,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的密切相關性已成共識。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刊文稱,科學家們已完成了對2004年至2018年全球190起極端天氣事件的歸因研究,其中三分之二的案例極大可能歸咎于人類活動導致的地球變暖。

  英國廷德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科琳娜·勒凱雷說:“我現在可以更勇敢地告訴人們,你們腦海中關于目前這些極端高溫、干旱和大火的邏輯是對的——確實是氣候變化造成的。”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表聲明說,北半球變暖速度快于全球水平,高溫使森林變得更加干燥易燃。近期一項研究發現,北半球森林正以至少近1萬年來未有的速度起火燃燒。野火又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未來熱浪將更頻更強

  盡管人類已開始采取節能減排等諸多措施試圖減緩氣候變化進程,但科學家預計,未來數十年,極端天氣頻發的現象非但不能逆轉,還會更加嚴重。

  一項最新發表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到2080年,全球某些地區由熱浪導致的死亡案例最高將上升2000%。

  研究人員稱,未來的熱浪將更頻繁、更強烈、更持久,對赤道附近國家如哥倫比亞、巴西、菲律賓的“殺傷力”尤其大。

  科學家稱人們可能需要“學著適應”未來愈發頻繁的酷熱天氣,也必須研究更為有效的措施應對熱浪導致的公共健康危機,特別是熱浪對發展中國家貧困地區居民造成的生命威脅。他們提出了開設公共降溫中心、將屋頂涂成白色以反射更多陽光等措施。

標簽:熱浪;極端天氣;氣候變化;北半球;歐洲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