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8月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高馳弘 市委報道組 詹曉霞)大暑時節,記者來到玉環漩門大橋,站在橋頭,放眼望去,開闊的海岸邊是平整的灘涂地,青綠色的蘆葦叢在海風中搖曳。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這里過去是一片養殖圍塘,灘涂被分割成塊狀,養殖輔房三三兩兩分布其間。通過整治,目前圍塘之間挖通,養殖設施全部清理。
玉環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施明強說,前些年,玉環海水養殖存在侵占航道、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等問題。為規范用海秩序,維護海洋生態,玉環市海洋與漁業局聯合相關部門自3月起,多次在玉環本島沿岸及周邊海域,開展違規海水養殖清理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2512.67公頃的“海上拆違”。
規范紫菜養殖
保持海水清潔
伏天里,玉環島東海岸海風獵獵。海上保潔隊員們正站在干江鎮下礁門附近的漩門大堤上,把一根根破損的毛竹裝上卡車。
“這批竹竿是去年8月插入海中的,用于固定紫菜養殖網。竹竿容易遭海水和臺風損壞,使用期限只有一年。很多養殖戶不注意,直接將壞的毛竹拋擲在海中,成為海上垃圾?!北嶊犡撠熑肃嵈罅几嬖V記者。
一個多月來,保潔人員已經將竹竿等雜物基本清理完畢。這項工作的結束,也就意味著針對面積為1475.92公頃的違規紫菜養殖區整治工作全部完成?,F在整個海面看起來開闊整潔,天際線完整。
近幾年,玉環紫菜養殖出現爆發式增長,養殖面積從4000多畝猛增到2017年的近3萬畝。養殖面積的無序擴大,不僅妨礙通航,且更容易發生爛菜現象,不但會降低紫菜整體的產量,還會衍生滸苔,影響海洋觀感,威脅水生物生存。
今年以來,玉環海洋與漁業部門對養殖海域進行規劃,分可養區、限養區和禁養區。各鄉鎮通過排查紫菜養殖情況,符合規劃的依法辦理養殖證,不符合規劃的要求自行清理,逾期不清理的一律強制清理。
施明強說,下一步,玉環將籌建紫菜養殖協會,探索行業自律管理,還將推行屬地海上衛生“三包”——與養殖戶簽訂協議,要求清理“漂來的垃圾”“自己的垃圾”“退養后的垃圾”,保持海水清潔。
整治圍塘養殖
恢復海岸景觀
車行駛在樂清灣大橋附近時,記者看到成群的白鷺時而在灘涂上悠閑棲息,時而升空翱翔。
施明強指著橋下的濕地說,漁業部門已經將這片灘涂上圍塘養殖的青蟹和貝類的設施清理完畢,包括防護網、防爬網和增氧設備等,逐步把這片區域恢復到自然原貌。
今年以來,玉環通過3個月的摸排,依照相關規定,將規劃外圍塘一律予以清退,并拆除圍塘周圍的鋼棚養殖輔房。
今年5月,整治工作完成后,海岸帶修復工程隨后啟動。依據規劃,當地將多途徑利用整治后的灘涂。
在大麥嶼街道,圍塘將被恢復成濕地;在干江鎮,臨水圍塘未來將成為一片海岸景觀帶。同在干江鎮的鹽場區塊,還保留了一排石頭房子。當地村民說,這是曾經曬鹽用的輔房,現在留下來,為村民保留了一縷鄉愁。
“此外,我們還重點關注養殖尾水排放問題?!笔┟鲝娬f,隨意排放尾水會對近岸海域水質、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為此,要求合規區域的圍塘設置專門的進排水通道,因地制宜建設生物濾壩、生態浮床、沉淀池等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實現養殖尾水循環再利用或處理后達標排放。
據了解,目前玉環已清理整治規劃外海水養殖圍塘122.62公頃。
發展生態養殖
促進漁民增收
清除整治違規海水養殖之后,紫菜種養面積、海水圍塘面積減少。如何幫助養殖戶找到增收新方向?
在蘆蒲鎮分水村,記者見到了正在向生態養殖方向轉型的圍塘養殖戶梁和平。今年55歲的他,跟牡蠣、鱸魚、多寶魚打了半輩子交道,攢下了200多畝灘涂圍塘。
在這次“海上拆違”中,他的圍塘在保留范圍內,得以繼續養殖,但他已經開始“多頭并進”,探索其他的養殖方式:“進一步減少圍塘養殖肯定是未來趨勢,我要先踏出去一步看看。”
今年2月,梁和平家開始蓋新樓。前不久,房子剛成型,他就迫不及待地在地下室安裝了一套占地一畝多的室內養殖系統,通過循環海水養殖蝦苗蟹苗。梁和平說,這套室內養殖系統一方面可以控制水溫,利于苗種生長;另一方面防應急能力強,能夠大幅度減少損失。
記者進入地下室,只見海水通過管道進入綠色的池內,經過處理后再排入海中。池中蝦苗密密麻麻,據說有4萬尾之多。“這次試驗要是成功,我就能收獲3000斤蝦!”梁和平很有信心。
玉環市好亦多生物科技公司是玉環最大的紫菜養殖戶,用玻璃鋼管取代毛竹插桿?!斑@種材料不容易受損腐爛,使用年限大概5至8年,有利于保護海洋環境?!惫矩撠熑苏f,未來,他準備向全市及周邊紫菜養殖戶推廣這種新材料。
當地還規劃將茅埏島、江巖島等海島上的圍塘改造成美麗漁場,用于發展生態休閑漁業。江巖島上的陳官平,已經抓住了先機。曾經是海水圍塘養殖戶的他,如今在島上開了5年農家樂,生意紅火?!斑@些年村里開始投資發展農村旅游業,目前道路、游步道、生態公廁等旅游基礎設施已進入施工階段。”陳官平說,“游客們到了島上,不僅能到我的店里吃上特色海鮮,還能賞海景、逛卵石灘,開快艇出海。”
“預計8月底,樂清灣大橋將正式通車。往后玉環島與外界的溝通連接將更加緊密,也將更加促進我們發展好休閑漁業,推進綠色發展?!笔┟鲝娬f。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