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街道)生態環境質量報告制度,是今年紹興市推出的一項生態文明建設創新舉措。市委八屆二次全會明確要求“全面推行市縣鄉(鎮、街道)三級政府每年向本級人大報告生態環境狀況制度”,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落實好“全面推進三級政府生態環境報告制度”。今年1月,市人大常委會下發通知,要求市縣鄉(鎮、街道)三級人大嚴格依照環保法等相關規定,把聽取和審議生態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制度列入年度監督計劃。
截至6月27日,紹興118個鄉鎮(街道)已全部執行環境報告制度,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鄉三級環境報告制度全覆蓋,提前一年完成省人大確定的工作目標。“三級環境報告制度的落實,為政府落實環境保護工作上緊‘發條’,也真正打通了生態環境監督的‘最后一公里’。”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工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開堂會審”直擊要害
“雖然迎恩門斷面已經成功銷號,但仍要引起高度重視,防止水質反彈”“垃圾分類任重道遠,要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今年1月30日,越城區北海街道第二屆民主議政會第二次會議上,議政會成員在聽取北海街道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報告后提出了多個方面的審議意見。
“那次議政會的效果特別好,大家圍繞環保工作責任制、環保意識宣傳、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報告內容,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可行性較強的意見建議。”北海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周檀說。
今年上半年,在市、縣兩級人大常委會指導下,各鄉鎮(街道)人大根據環境報告制度實施的要求,精心擬訂工作方案,并通過接待選民、組織代表調研環保工作、視察督查環保重點項目等活動,廣泛征詢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意見建議。在聽取和審議政府環境報告時,主席團成員和人大代表充分發表意見建議。部分鄉鎮(街道)還進行滿意度測評,65%的鄉鎮(街道)人大對政府報告出具了書面審議意見或決議。
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市有99個鄉鎮(街道)聽取和審議了綜合性環境報告、19個鄉鎮(街道)聽取和審議了水環境治理、大氣污染防治、生活垃圾分類等重點工作環境報告。“近期,我們通過對鄉鎮(街道)環境報告制度落實情況調研了解到,各鄉鎮(街道)的政府報告均真實反映了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不夸大成績,不回避問題,代表反響較好。人大監督內容精準、形式多樣、程序到位。”這位負責人說。
跟蹤監督抓出實效
7月16日,在新昌縣儒岙鎮東家坑村的一處污水處理中心內,生活污水經過治理終端過濾后清澈見底。“這得益于今年鎮政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終端改造提升工程的實施。”村委主任王玉秋說。
東家坑村位于新昌縣城區飲用水源地——長詔水庫的源頭地帶。一年前,受工藝、設備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終端治理后的農田灌溉用水發臭,周邊村民反響較大。
今年3月,在儒岙鎮人大主席團審議2017年儒岙鎮生態環境狀況報告時,污水治理后續問題成為人大代表們熱議的話題。會后,儒岙鎮以改善全鎮生態環境狀況為目標和要求,實施長詔水庫流域水質提升項目,通過提升噴灌,增建穩定塘等方式,東家坑村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終端水質得到有效提升。
三級環境報告制度全覆蓋后,很多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短板問題正在逐步解決。按市人大常委會關于環境報告制度的相關要求,鄉鎮(街道)政府不僅要對群眾關心的環保問題進行通報,更要制定詳細的解決措施和任務清單,明確具體解決時間節點,把生態環保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并按制度實行年度工作報告。
深化改革促發展。半年來,通過市縣鄉三級人大推行環境報告制度,全市各級人大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依法監督,助推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解決了一批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今年1至5月,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44,同比改善5.9%,PM2.5均值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7個國家水質考核斷面均達到年度目標要求,24個省級考核斷面100%達到Ⅰ~Ⅲ類水質標準;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強化責任持續發力
環境報告制度是法律賦予人大開展生態環境監督的法定職責,是推進各級政府自覺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主動接受人大監督的重要制度安排。
“上會報告以后,人大是要根據報告內容對政府落實整改問題情況進行督查的。”3月20日召開的上虞區章鎮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報告會讓鎮長王佳琦印象深刻,“我感受的不僅僅是壓力,更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動力。今后,我們的環保工作要經得起人大監督,要對群眾負責!”
鄉鎮街道的人大代表和干部群眾對此也有切身的感受。大家普遍認為,鄉鎮(街道)執行環境報告制度為基層人大監督、代表更好履職創造了有效的工作載體和平臺,極大地調動了代表履職、依法監督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環保問題一直是群眾關注的焦點。環境報告制度在鎮街一級推行,不僅可以讓大家了解政府做了哪些工作,也是對我們平時工作的一種認可和鼓勵。”越城區人大代表、北海街道鐵甲營社區主任陳利萍說。
“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形成社會共識,凝聚各方力量。”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傅陸平說,為實現三級環境報告制度的實效最大化,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長效監管機制,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引導,真正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群眾參與、法制保障的良好生態文明建設局面。“各級人大及人大代表要積極發揮作用,依法監督履職,持續為我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發光發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