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清,有這樣一名“60后”,扎根農村30年,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正是因為他,世人開始注意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砂村。他,就是德清縣洛舍鎮砂村村黨總支書記胡金璋。
1984年,胡金璋還只是一個20歲的年輕人,作為村委委員,他正式進入砂村村委工作。 1986年5月,他接手了礦業。剛開始,是承包給個人開礦,但因為經營不善,虧損嚴重,后改由村干部接管這項工作。當時他作為副礦長,負責日常管理,礦長則由村主任擔任。抓質量、重銷售,是胡金璋接管后的重點工作。為了確保礦上人員的安全,胡金璋每天4點起床,打著手電筒去礦上。他也仔細分析了原先礦業衰敗的原因,產品質量不高、銷售閉塞是最主要的原因。找到癥結后,胡金璋對癥下藥,在產品質量上做起了文章。與此同時,他還積極拓寬石料的銷售途徑,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和上海建筑業全面發展,他將石料賣到了上海,銷路漸漸打開了。
經過幾年的合理開采,老百姓們都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家家戶戶蓋起了小洋房,開起了小轎車,實現了共同富裕,共同發展,村集體經濟從負債70萬元到收入7000萬元,砂村村也從一個不知名的貧困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開礦不是永久的,為了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砂村村悄然邁開了轉型的步伐……2013年,砂村礦山在德清治理生態環境的號角聲中開啟了關停的腳步,他又忙著為礦老板的新出路出謀劃策。有人轉型做起了開農莊的綠色生意,還有的辦起了鋼琴企業,成了洛舍鎮鋼琴產業大軍中的一員。
經濟發展有了新出路,村里又開始謀劃起為村民建設一個嶄新的生活環境?!拔覀児餐度肓?000多萬元來建設和美家園?!焙痂敖榻B,如今砂村9公里的村道用柏油重新澆筑,翻新的村道平整、寬敞;10條河道全部完成清淤,做了生態護岸; 20多萬平方米的綠化遍布村子的各個角落,面積相當于480個標準籃球場?!按謇镆呀浲瓿擅利愢l村全覆蓋, 20個村民小組不留死角,都建成中心公園,添置了齊全的休閑健身器材。 60歲以上的村民每月都能拿到了村里發放的養老補貼?!?br/> 2015年9月,全國農地入市第一拍——德清縣洛舍鎮砂村村20畝村級集體土地40年使用權經過多輪競價,最終由林國強以1150萬元競得,落下浙江集體土地入市第一槌,其中村民出資占股41%投資商貿項目建設。長期沉睡的農村資本被喚醒,當地村民成了直接受益者。作為村里的一份子,胡金璋見證了村莊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的紅利,農地入市,也體現了我們砂村村從原先礦山經濟成功轉向商貿服務業,為集體經濟的增強注入了新活力,也為村民們增加了收益,為我們砂村的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p>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