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在柯城區雙港街道大墳村緊挨江山港段的一幢民房內,記者見到了剛從河道巡查回來的保潔員吳金根。
“我這一輩子,都和水脫不開關系。”身材瘦削、膚色黝黑的吳金根說。
今年59歲的吳金根是大墳村人,自小住在水邊,習得水性。1987年,他從村里承包30余畝荷花塘,養殖白鰱、花鰱,拉到城里賣。“效益蠻好,每年能有上千元收入。”吳金根回憶,當年,外出打工每天最多賺兩元,一年到頭還不到一千元。
之后,魚塘被村里收回。吳金根一邊在城里打工,一邊利用空閑時間撒網捕魚,開始了漁民生活。吳金根捕魚的區域位于今信安湖濕地公園麻車里大橋上游500多米的江山港上,這里也是他兒時的“水上樂園”。2.5平方公里寬的江面上,生長著大片楓楊樹和柳樹,成為一道天然風景。由于漲水等原因,常有一些從上游漂下來的生活和建筑垃圾掛在樹枝上。吳金根在捕魚時,看到垃圾,時常清理,“垃圾多了,影響水質,也影響魚的品質。”
2013年,吳金根主動應聘,成為雙港街道的一名河道保潔員。他負責的區域正是自己撒網捕魚的區域,工作內容就是清理水中數千株樹枝上的雜物,確保一江清水流下游。巡查一個來回,一般要四個小時。
“去年6月28日漲大水,垃圾量劇增,我和另外兩個河道保潔員,一天裝了十二船垃圾。”吳金根回憶,因他所處的河道地貌不同,水面沙洲、樹木密集,他自制了一根約2.5米的長鉤,用于清理掛在樹上的垃圾,買來一把鋸,清理斷木。“很多時候,還要爬到樹上去撿垃圾。”
眼下,最讓老吳發愁的是,江濱附近的居民常在沙洲上砍樹種植蔬菜,每年秋天,還會綁紅色塑料袋,嚇走前來啄食的大鳥。這不僅破壞生態,也給他的清潔工作帶來不少困擾。老吳覺得,這些水上植物已經生長了幾十年,因為水凈樹綠,來這棲息的鳥兒很多,如果這樣下去,生長了幾十年的樹會越砍越少,鳥兒安家的地方也沒有了。他一邊去制止,一邊跟上級領導反映,但依然無法有效阻止這種行為。“跟那些人講,他們不僅聽不進去,還說我多管閑事。我半輩子都在這片水面上生活,早就把它當成了家,看到樹木被砍,垃圾袋飛舞,心里很不是滋味。”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