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14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朱欣超 陳靜 記者 翁杰)7月4日,在蒼南縣綠能小鎮園區內,綠能大道工程業主鄭群驚喜地發現:過去要花大半年才能辦成的涉水工程審批,如今在網上當天就能辦成。
“過去,涉水工程要開工,首先得通過防洪影響評價、水資源評價、水土保持評價。單單為了這3個評價,企業就得跑上幾個月甚至大半年。”蒼南縣水利局負責人說,如今,在園區管委會完成綠能小鎮園區涉水影響評價審核的基礎上,他們整合了水利全事項業務信息系統,實現區域水評管理的“三合一”。
一大早,鄭群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填寫了從網上下載打印的涉水工程審批備案表。之后,他又將表格和相關附件一起,上傳至浙江政務服務網。接下來,項目信息補全、基礎信息審查,再到合法合規性審查及草擬備案意見等審批流程,都將在網上完成一條龍辦理。
兩個小時后,鄭群所提交的申報材料,在“水利數據倉”內實現了數據共享。“水利數據倉”包含了蒼南管轄區域內所有河道、山塘、水庫、池塘、水利工程、涉水設施(橋梁、排污口、跨河管線等)、水利類規劃、歷史審批檔案圖斑、歷年水域遙感監測數據等信息。通過“水利數據倉”,蒼南把分散的水利信息全部整合到“一張圖”上,建立信息平臺大中心,為水利審批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在蒼南水利部門,記者看到,審批人員與監管人員在后臺實現了對鄭群所申報材料的“一圖可查、一圖比對、一圖共享、一圖管理”,完成了核對。類似鄭群申報的符合入園標準的項目,當天即可完成審批手續。
蒼南涉水工程審批效率提升的背后,是浙江水利部門以釘釘子精神全力推進“一圖管理”云平臺改革。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運用智慧水利手段推動水行政審批大提速,蒼南可以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下一步,這項改革將在全省推廣試行,發揮其在項目審批、日常監管、匯報交流中的功能,進一步推進水行政管理智能化、便捷化、標準化、精細化、留痕化。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