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城市正常“新陳代謝”,市城管局供排水集團給城市地下主要污水管擬訂了一份年度健康體檢計劃,定期給城市“靜脈”做檢查。前天下午,供排水工作人員來到海曙區麗園北路,運用全套現代化檢測裝備對污水管道進行“體檢”。
“污水管暢通事關沿線居民小區生活污水收集與處理,一旦堵塞或破損,會嚴重影響河道及生活環境。”市供排水集團工程師章光琦一邊現場指揮,一邊向圍觀市民介紹隨車攜帶的各種“新式武器”。
只見工作人員將一個直徑約20厘米、長度約45厘米的圓柱形設備沉入窨井內的污水中。“這是聲吶檢測儀,相當于人體‘胃鏡’檢查。當出現在后臺屏幕上原本連續的圓圈出現斷點、缺失畫面時,就表示該剖面存在淤積,會影響管道過水量。”章光琦介紹。
“發現淤積怎么辦?不會又要開挖馬路吧!”一位天景佳苑小區的居民關切地問。“我們會先使用管道機器人確定堵塞情況,再根據實際情況疏通、修復。”章光琦說,隨著科技進步,很多污水管堵塞問題可以及早發現和排除,維修也可采用非開挖式。
據介紹,寧波供排水集團負責全市六縱六橫十二條主干線,共計630公里的排水管網“健康體檢”任務。根據計劃,體檢首先采用管道潛望鏡、管道機器人和聲吶檢測儀查清排水管網內部結構,特別是查清事故隱患,摸清影響系統運行的斷頭管、堵點、滲漏點以及混錯接點等。其次是對現有排水系統運行的效能進行評估,量身定制不同的養護、疏通方案。
“這幾年路面污水冒溢事件大幅度減少、河道內排污情況基本滅絕,這都是我市多年來大力開展雨污分流、加強污水管網建設與保養的成果。”據市供排水集團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資金壓力巨大情況下,供排水集團年均用于排水管道疏通、養護和改造費用超過1000萬元。近五年,他們累計養護排水管網3500公里,機械疏通500公里,先后改造立交路、環城西路、百丈東路等10多條馬路老舊管網4.5公里,平均每年輸送污水超過3億噸,寧波城鄉水環境得到不斷改善。
為減少地下管線維修對市民出行的影響,智慧排水中心不斷提升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如需在城市主干道上做開挖“手術”時,輕點鼠標,就可以看到管道的管徑埋深、雨污水管的流向分布圖形等,完全告別了依靠圖紙和人工記憶的舊管理模式。“通過精確提供地下水管資料,可有效縮小搶修范圍,提高搶修效率,減少事故影響。”該工作人員說。
哪里有堵塞,哪里就有供排水工作人員的身影。章光琦呼吁大家共同維護污水管的“健康”,“請大家平時不要將油污較重的污水倒入下水道,可用塑料瓶收集后當‘固體垃圾’處理;餐飲業經營者應設置油水分離設施,避免油污進入排水管道,以免污水管堵塞,同時也是為了提高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效率。”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