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溫州市氣象臺發布了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又將面臨汛期,城市的排水系統正面臨著考驗……公用人迅速行動起來。
排水公司在排水。 公用集團供圖
市公用集團排水調度中心工作人員通過數據調查,發布了排水黃色預警;排水甌海分公司搶修員接到應急電話后,立馬帶隊上路巡查積水;而為了防止泵站和備用電源故障,一輛大型泵車駛到連云港路下穿道路旁,4名隊員扛起重達三四百斤的進水管,不到10分鐘時間,就將進、出水管搭建好……
市公用集團下屬排水公司成立至今只有短短9年,這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排水隊伍,個個都是不懼日曬雨淋的“鐵漢子”。他們每天奔走在各條街道,維養地下管網,做好防汛準備。也正是因為有著這一群城市“經脈”的急救員,使得這個城市的道路更加干凈清爽。
風雨無阻的“地下工作者”
城市地下管道清疏,分為井上和井下,下井是最辛苦的活。下水管道中的污物大多氣味刺鼻,一般人難以忍受,而對于市公用集團排水鹿城分公司的李正杰來說,下井爬管道、徒手摸井蓋是再日常不過的工作了。站在烏黑的污水中,用自制鐵鍬將污泥鏟入桶里,再由井上的工友把桶提上井來,裝到特制編織袋中,扎好,運送到垃圾處理廠。
7年來,李正杰和同事一起完成了市區管道1500多公里的疏通,把地下看不見摸不著的管網熟諳于心,再通過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有效改善了老城區逢雨必淹的現象。
“我常常說自己是地下工作者。”完成一天工作回到家中,因身上難掩的異味,偶爾周圍鄰居和親朋好友也會用嫌棄的眼光看他,但李正杰總會樂觀看待,一笑了之。他說:“有些人覺著挖下水道不光彩,很丟人,但我覺著不管什么工作,既然選擇,就要用心干好,干不好,那才是丟人。”
用腳步丈量的“人肉標尺”
排水工作地點屬于典型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哪里需要維養,他們就往哪里跑。而一條市政管道的疏通,首先要對其進行積淤量調查。由于各處淤泥成因不同,市公用集團排水甌海分公司的張翔,需要用手中的標尺徒手摸清管道內的積淤狀況,并記錄在冊。甌海區三溪片雨污水管道400公里的市政管網,便是他帶領科室同事拿著十字鎬、測量標尺,一個個窨井,一段段管道測量過來。
在甌海老城區排水許可案卷勘查時,由于這一帶廠房建設年代較早,轉接到現在用戶手上已經是多次轉讓了,用戶自己對于廠區內的排水設施位置、大小都不清晰。市公用集團排水甌海分公司吳相靖主動提供排查服務。他利用自己的排水業務知識,根據老舊廠區圖紙,從排污源頭找起,把廠區內一個個排污井蓋打開,確定排污管走向,找到正確的排污接入點。
隨時待命的“排水先鋒隊”
晴天的時候,排水員工要忙著調集機械設備和人力,巡視、管理、養護排水設施,隨時應對轄區里的排水突發事件;而到了雨天,他們就又成為排積水、防內澇的“先鋒隊”。
每年進入汛期,全體排水員工都要隨時待命,遇到雨情則要第一時間來到單位上崗。如果達到大雨量級,排水員工們還要在積水點位打開排水井蓋加速排水,并且要一直守在落水井旁邊,以防出現意外。
作為調度中心的技術骨干,馬曉宇每遇臺風、暴雨,他總是堅守在調度中心,緊盯中心大屏幕,不斷切換監控系統畫面,沉著應對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時而向總指揮匯報信息,時而向搶險人員傳達指令,沉著冷靜調度著各搶修隊伍、泵站運行。
“風雨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場”,這一群戰斗力十足的公用人,正是因為他們,我們的城市才能夠如此美麗,交通才能更安全順暢。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