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2000多灘長灣長管什么事 看他們的護海絕招

發布時間:2018-05-30 17:35:20 來源:浙江在線 記者 陳鋮 通訊員 楊旭斌

  浙江在線5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鋮 通訊員 楊旭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明確指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必須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執行的層面上落實領導干部責任制,浙江積極探索海灘整治與保護工作的制度創新。

  作為“河長制”向海的延伸,2017年以來,我省在沿海地區全面啟動實施“灘長制”。目前浙江正積極探索從灘面管理為主的“灘長制”向覆蓋海洋綜合管理的“灣(灘)長制”拓展提升,已初步建成灣灘結合、全域覆蓋的“灣(灘)長制”組織架構,構筑了統籌推進、系統施策的管控格局。

  5月1日,浙江全面進入海洋伏季休漁期。

  凌晨5時,天剛蒙蒙亮,象山縣墻頭鎮鎮級灘長朱靜波就已經拿上手電筒,趕在灘涂漲潮前,對他所轄的1500畝灘涂開始了巡視。“一般每周至少巡查一遍,現在休漁了還要更頻繁些,看看附近海面上有沒有漁船,灘涂上有沒有串網和地籠網,一旦發現就及時報告給相關部門。”

  如今,在浙江總長6400余公里的海岸線上,活躍著2000多名和朱靜波一樣的灣(灘)長,守衛著海灣和灘涂。

  灘涂,是沿海村民辛勤耕耘的“糧田”。浙江沿海海灘面積遼闊,資源豐富,是沿海居民生產作業的重要場所。守護藍色國土,浙江在行動。

  守護海洋

  海灘呼喚“守望者”

  作為我國海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浙江面臨著海洋治理的重大挑戰。海洋污染80%以上為陸源污染,要想管好近海生態,就必須管好灘涂和海灣。

  亞健康的海洋呼喚著“守望者”的出現。2016年底,借鑒“河長制”治水的成功經驗,象山在全省率先推出護海新機制——“灘長制”。

  象山縣按照“屬地管理、條塊結合、分片包干”的原則,分別確定鎮鄉(街道)級、重點村“灘長”,在縣“一打三整治”行動協調小組的領導下,負責本轄區灘涂違規違禁網具的調查摸底、巡查清繳、建檔報送等工作,并建立“周督查、旬通報、月總結”制度。這為修復灘涂濕地資源、守好這一方“糧田”邁開堅實一步。

  除了主管單位不一樣,組織架構與浙江之前聞名全國的治水機制——“河長制”可謂異曲同工。

  2017年7月,浙江在全國又率先出臺了《關于在全省沿海實施灘長制的若干意見》,開始在沿海地區全面啟動實施“灘長制”。作為“河長制”向海的延伸,“灘長制”成為海灘整治與保護工作的一項制度創新——全面取締海灘違禁漁具、“三無”漁船,加強入海排污口和農藥清灘行為監管,加強非法占用海灘和非法修、造、拆船舶監管,加強岸線管理和整治修復等一系列工作全面展開。

  2017年,《國家海洋局關于開展“灣長制”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并成立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在浙江、秦皇島、青島、連云港、海口“一省四市”先期開展了“灣長制”試點工作。有了“灘長制”的基礎,浙江成為了唯一一個全省沿海全域覆蓋的省級試點。

  灣是灘的“骨架”,灘是灣的“細胞”。

  此后,浙江“灘長制”開始向“2.0”版本邁進。目前浙江正積極探索從灘面管理為主的“灘長制”向覆蓋海洋綜合管理的“灣(灘)長制”拓展提升。其中,“灣灘結合”是我省試點工作最大的特色亮點,形成省、市、縣三級以灣長為主,鄉(鎮)、村兩級以灘長為主的五級架構,實現管理海域和海灘全面覆蓋的目標。

  2018年浙江省政府報告提出了全面實施保護水環境的新政:完善“河長制”,實施“湖長制”,探索“灣長制”,這對“灣(灘)長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據介紹,通過“灣灘一體”設置,做到統分結合、上下聯動,全省形成“以灣統灘、以灘聯灣”的治理框架,實現管理海域和海灘全面覆蓋的目標。同時,浙江將“灣長制”和生態紅線、災害應急防御、漁場修復振興暨“一打三整治”相結合,打出組合拳。

  據初步統計,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已確定各級灣(灘)長近2000名,其中市級灣(灘)長9名、縣級灣(灘)長97名、鄉(鎮)級灘長553名、村級灘長及護灘員1309名。沿海五市以灣長為龍頭、灘長為骨干、部門配合、全面覆蓋的灣(灘)長組織體系已初步建成。

  下一步,浙江省將健全管理運行機制,統籌推進“灘長制”“灣長制”“河長制”的有效銜接,制定責任任務清單,進一步明確各級灣(灘)長、各級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具體職責范圍;加快形成“一灣一策、一灘一策”的治理方案,探索推進“灣(灘)長制”工作標準化。

  這是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是督辦、問責等制度的延伸,是破解管理體制機制藩籬、壓實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的制度創新。

  3月14日,全國“灣長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臺州召開。對于臺州以及浙江在推進的“灣長制”試點工作,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有關負責人給予了高度評價:浙江將“灣長制”和生態紅線、災害應急防御、漁場修復振興暨“一打三整治”結合在一起,起到了搭臺唱戲、立梁架柱的基礎性作用。

  護漁護海

  巡灘“絕活”各不同

  在“灣(灘)長制”拓展和提升的過程中,浙江沿海各地紛紛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多種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和手段。

  看到漲潮前的灘涂上出現一些隱隱約約的條狀起伏,象山縣墻頭鎮洋北村曹優攀灘長眉頭一皺,轉身回家拿出了自己制作的“海馬”,飛馳在茫茫灘涂上。“海馬”是象山漁民在灘涂上行動的主要交通工具,駕駛時,一條腿跪在木制的“海馬”內,另一條腿蹬泥涂,就可以快速前行。“一些地籠放久了之后已被淤泥覆蓋,不容易發現,一定要過去摸一摸才知道。”

  墻頭鎮位于象山半島灘涂面積最大的西滬港內,港內潮緩灘淺,是寧波重要的水產養殖基地,在灘涂上用地籠網捕“望潮”是當地漁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使用一段時間后,地籠網容易陷進灘涂里,回收太費力氣,漁民一般直接在上面再放置新的,如此一層層疊加上去,不但數量多,清理起來也十分費力。最多的時候,漁民在灘涂上連下腳的地方也沒有,灘涂漁業資源根本沒法恢復。”據鎮級灘長朱靜波介紹,實施灣(灘)長制以來,西滬港墻頭鎮區域的3萬多畝灘涂就清理了二三十萬頂地籠網。

  根據實際情況,墻頭鎮的灘長們在潮落時用“海馬”接近地籠網,拴上繩索,再等漲潮時拉上岸。“有時碰上來灘涂收網的村民,就讓他們自己看看網到的都是什么樣的幼魚,問他們幼魚抓光了以后靠什么吃飯?”這些灘長們說,有時村民不理解,還要跑到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

  經過他們的努力,西滬港上萬畝灘涂里的地籠網已基本不見蹤跡。象山縣墻頭鎮的灘長們根據自己多年海邊生活的經驗,把傳統的趕海工具用在了灣灘環境整治上,而在臺州溫嶺的石塘鎮,灘長們則用上了“高科技”。

  作為石塘鎮的39名村級灘長之一,尚亨琴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到自己分工負責的海岸邊巡邏,及時處置發現的入海排污、往海中亂倒垃圾、灘涂地籠網、涉漁“三無”船舶等問題。若是碰到無法及時處理的問題,尚亨琴便立即掏出手機,通過“岸灘監管APP”,上報問題到信息指揮中心。“信息平臺受理問題,通過研判再行交辦,漁業綜合執法、環保、漁政、海事和‘三改一拆’等部門及時進行受理問題辦結處置,并回復辦結情況,形成閉環處置。”石塘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信息中心同時監督問題整改落實情況,以確保整改落實到位。

  在石塘鎮綜合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記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港口、碼頭、海灘的遠程監控畫面。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這套監控系統整合天網工程、漁港可視化系統、海防監控、無人機和社會視頻系統。自從全面開展“灣(灘)長制”工作以來,在平時的視頻監控中如若發現違規違法行為,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會及時告知對應灘長予以整改。“與此同時,指揮中心還可以實時監控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做到了可視化系統助力‘灣(灘)長制’落實。”

  除了對港口碼頭、重要岸灘的遠程監控之外,溫嶺市還組建了無人機巡灘小分隊,進一步保障監管巡查全覆蓋、無盲區。

  融灘于景

  灘美人富兩相宜

  3月10日,一條“玉環國家濕地公園迎來今年首批反嘴鷸”的新聞上了央視《新聞聯播》。新聞的背后,是我省海洋人近年來扎扎實實開展海岸帶整治修復工作,同時得益于當地“灣(灘)長制”工作的深入開展。

  據悉,2015年,玉環市編制完成《浙江省玉環市海岸帶整治修復項目實施方案》,申請并實施中央項目資金1.27億元,配套資金0.32億元,用于海岸帶整治與修復,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紅樹林種植、灘涂濕地整治、海島岸線整治修復等。

  目前玉環已成功地將灘涂上的紅樹種植面積擴大到1800多畝,最早一批種植的紅樹林已長到2米高,整片紅樹林顯得郁郁蔥蔥,玉環成為我國緯度最北端種植面積最大的獨特的紅樹林景觀區。

  “紅樹林區內潮溝發達,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能吸引深水區的動物到紅樹林區內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真正實現了‘水清岸美引鳥來’。” 玉環市海洋與漁業局海洋科陳志明說,現在紅樹林區成了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

  受益于變美的灣灘,漁民的生活也隨之越來越富裕。

  “之前哪能想到,閑置不用的老房子也能派上大用場。我們村現在80%的老房子都租出去了。”會用APP巡灘的村級灘長尚亨琴是臺州溫嶺五岙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幾年前他以每月300元的價格將自己的老房子租了出去。

  曾經破舊的民居,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格調獨特的石屋民宿。之后,不少村民也將閑置的老房子用來出租,趕上了“民宿熱”,如今村里房屋的租金最高達到了每月1800元,五岙村已有各類特色精品民宿20多家。

  天氣一天天轉熱,海島旅游迎來旺季。走進溫州市洞頭區東屏街道東岙村,能看到大片金燦燦的沙灘。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沙灘與天然的港灣、古樸的漁船、沿岸的“海味”民居相映成趣。

  東岙村的沙灘修復工程于去年8月完工,這個納入溫州市(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核心區)藍色海灣整治(以下簡稱“溫州藍色海灣整治”)的項目,修復岸線135米、面積1.84萬平方米。它的成功修復,扮美了東海海岸,扮靚了海島漁村,也富了一方百姓。

  “以前一年2000元就能租一間房,還沒人租。灣灘整治之后變得供不應求,租金漲了十倍不止。”洞頭人呂俊健原先在溫州市區從事數碼產品銷售行業,聽聞家鄉變美了,立馬聯系親戚在沙灘邊以每年6萬元的租金租了兩間店面,開了一家名為“淘海人”的飯店。

  “去年項目改造完成后,第一個黃金周7天的流水就有5萬元,今年春節這附近的飯店民宿也是異常火爆。”雖然海島旅游的淡旺季區別十分明顯,但呂俊健對未來非常樂觀。“這些年洞頭島越來越美,相信之后游客只會多,不會少。”

標簽:海灘;灘長制;灣長制;紅樹林;海洋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