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施力維)“春天播下一粒種,秋天收獲萬斤糧……”初夏的田野間,來自杭州市余杭區良渚三小的學生們,用稚嫩的聲音朗讀著《春耕諺語》。這是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街道組織的“書香良渚之田園牧歌”活動,也是當地保護傳承農耕文化的行動之一。
“迎晨起飯牛,雙駕耕東菑。”唐朝詩人儲光羲筆下的田野,帶著樸實和野趣。今天的良渚,一望無垠的田野,麥浪滾滾,依舊是從前的模樣,但對很多城里長大的孩子來說,農耕生活已經變得陌生。
近年來,良渚街道在美麗鄉村創建過程中,根據每個村莊的環境、產業等特點,融入農耕文化基因,推進區域內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發展。“良渚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000年前,先民們就曾在這片土地狩獵、農耕、打魚,創造了燦爛的良渚文化。”良渚街道黨工委委員沈麗月說,發掘、傳承和利用農耕文化,他們有天然的基礎和優勢。
在野蘆灣,村民們通過土地流轉,打造了近千畝的生態農業文化園,東南部是包括現代農業栽培區、水產養殖區等在內的高效生態農業種植區,西北部則集良渚農耕文化展示區、鄉村生活體驗區、生態農業觀光區為一體。水塘、農田、古樹、蘆葦蕩等自然景觀與灶頭、犁具、水車等老物件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耕生活畫卷。來到這里的游客也能親身參與踩水車、拔菜、采豆、捕魚、撈蝦等農事活動。
在港南村,種糧大戶姚榮建承包千余畝種植糧食,并嘗試利用彩色水稻在田野上繪出景觀圖案,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觀賞、拍照。“村里還專門開辟了稻作農業體驗區,讓孩子們能夠體驗到水田里種稻谷、捉泥鰍的樂趣,同時也學到農作物種植、收獲等知識。”村委會主任康宏果說,保護和傳承傳統農耕文化,為發展農家樂、民宿、農旅融合產業等美麗經濟打下了基礎。
此外,通過設計民諺、節氣課程,發展農事體驗項目等,纖石村、西塘村、良渚村等多個村莊,成為杭城各大中小學的課外實踐基地,每逢節假日,人氣爆棚。
“通過農業創新和農耕文化挖掘,我們希望良渚千年以來的農耕文化和耕讀之風得到傳承、發展,讓良渚的文化、農業、旅游資源得到整合。”沈麗月說,當農業遇見文化,良渚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