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說易行難,杭州作為電商之都要爭當先行者,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從立法到管理各個方面的改革創新,同時需要每個企業在技術上更新換代、每個個人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一邊是無處不在的電商活力,一邊是無處安放的快遞垃圾;物流業粗放式的“野蠻生長”是時候轉型升級了。
上周,阿里巴巴旗下菜鳥、天貓、淘寶、盒馬等核心板塊宣布啟動“綠色物流2020計劃”,全面向快遞污染宣戰。菜鳥網絡負責人描繪了綠色物流升級圖景:到2020年,天貓直送全部升級使用環保快遞袋,零售通百萬小店紙箱零新增,餓了么推廣綠色環保外賣聯盟。
國家郵政局的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快遞包裹量突破400億件。2018年以來,行業還在以近30%的速度增長。以外賣為代表的即時配送行業,2018年訂單量預計突破100億單。兩者加起來,產生的塑料袋、編織袋和紙箱等包裝垃圾十分驚人。大量材料一次性使用不僅在資源方面形成極大的浪費,對水土環境亦產生污染,更威脅著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包裝膠帶的主要原料PVC(聚氯乙烯)為例,埋在土里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可能降解。
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明確提出,鼓勵快遞企業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回收快件包裝材料。推動快遞包裝的更新換代,可能一時提高物流成本,但最終會降低生態環境的成本。
作為電子商務之都,杭州更早面臨了快遞垃圾的難題,也更早一步“試水”綠色包裝。在杭州,快遞電子面單取代原來四聯紙面單,為全社會節約了大量的紙張,快遞包裹箱根據商品的體積自動推薦,避免大箱裝小貨,減少了對紙箱的浪費;天貓直送業務、淘寶閑魚上門取件業務和零售通業務率先用上了環保快遞袋;盒馬業務在供應鏈中已經做到了全程零耗材。今年2月,數千個循環箱率先在杭州上崗,從菜鳥倉到全國零售小店的配送,循環箱替代了傳統紙箱。綠色環保可持續、簡約減量可循環,將是這個行業發展不得不噴涂的“未來色”。
快遞垃圾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依靠任何一方“單打獨斗”成不了氣候,需要政府、企業、商家和消費者協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打破困局。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從綠色循環產品的使用,到包裝回收體系的建立,以及快遞包裝耗材的減量化,都需要明確的標準和規范,用法治的力量保護環境;對快遞企業來說,要支持與綠色快遞有關的技術研發,助力行業的綠色升級。同時,也要提升服務品質,規范操作流程,避免野蠻分揀,減去不必要的過度包裝;消費者的支持同樣不可少,不妨探索建立返還積分、贈送服務和折扣等管理辦法,引導消費者提高回收利用快遞包裝的自覺性。
綠色發展,說易行難,杭州作為電商之都要爭當先行者,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從立法到管理各個方面的改革創新,同時需要每個企業在技術上更新換代、每個個人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