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溢油應急決策指揮體系和處置聯動機制;加速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首創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組建碼頭聯防體;加快碼頭岸電建設,減少對海洋環境的污染……近年來,我市海洋經濟發展迅速,進出嘉興港船舶艘次不斷增多,海上發生溢油污染的潛在可能性與日俱增,為此嘉興港不斷升級污染防治體系和舉措,打響了一場藍海保衛戰。
為了更好地領導和組織這項工作,去年4月,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嘉興市溢油應急中心,與市海上搜救中心合署辦公。除了建立領導機構外,在規劃編制方面,嘉興港也已先行一步。早在2014年,嘉興市就編制完成了首個海洋環境應急能力建設規劃——《嘉興市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海洋環境應急能力建設規劃》。在此基礎上,去年嘉興港又編制完成了《嘉興港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方案》,在深入調研評估的基礎上提出了嘉興港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的建設目標、建設內容、運營機制和保障措施。
除了建立機制、編制規劃等,嘉興港還在多個方面積極創新,不斷推進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2016年6月,由平湖市獨山港區港務有限公司、浙江嘉興港口服務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共同出資的聯防體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金1400萬元。“碼頭企業與國資企業聯合組建海上溢油處置應急聯防體建設在浙江省乃至全國都是先例,這是嘉興港的一大創新。”市港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針對碼頭防溢油處置能力建設資金大、使用率低、無經濟效益等特點,交通運輸部規定,同一港口或同一港區、作業區的碼頭可自愿建立聯防機制,以實現應急設備資源的優化、整合和統一調配使用。正是根據這一原則,嘉興港碼頭聯防體應運而生。今年3月2日,該聯防體的首艘海上溢油應急處置船舶交付使用,并在之后的一次港口應急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海上防污染,裝備很重要。除了擁有自己的海上溢油應急處置船舶外,嘉興港還不斷加強拖輪作業能力。目前,嘉興港共有拖輪6艘,并在獨山、乍浦港區建有拖輪基地,也就是說,在海況允許條件下,拖輪基本能在1小時內抵達嘉興港全港域參與海上防污染等應急作業。同時,嘉興港還配置了多艘海上防溢油設施播放艇,以及相關圍油欄等防溢油設施。
在污染防治的“天羅地網”中,現代化監控設施和手段的運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獨山港區VTS雷達站等立體視頻監控體系的建設,將實現全港域海上溢油監測的全覆蓋。
加快碼頭岸電建設,是嘉興港減少海洋污染的另一大有效舉措。所謂岸電,就是為了減少船舶停泊靠岸期間污染物的排放,由電網向船用設備供電,代替傳統燃料油發電,實現有害氣體零排放,同時減少船舶溢油風險的一種方式。
截至2017年底,嘉興港共完成嘉港石化碼頭有限公司等四座碼頭的岸電建設,累計投資1443.7萬元。為鼓勵碼頭企業上馬岸電設施,嘉興港也積極引導和幫助企業在岸電建設中爭取國家資金補助。上述四個岸電建設項目中,一座碼頭已獲得財政補助401萬元,補助金占總投資的56%,另外三座碼頭企業也正在積極上報政府財政補助。記者了解到,2018年嘉興港還將穩步推進浙江世航乍浦港口有限公司散貨碼頭120KVA岸電建設等項目,預計還將建設岸電設施3套。
夯基壘臺必須步步推進,立柱架梁需要招招精準。隨著一系列防污治污舉措的落地實施,嘉興港已為嘉興海域編織出了一張“綠色護盾”。下一步,市港務局將繼續用釘釘子的精神,一件一件抓海洋污染防治推進,一項一項抓兌現,堅定地守好綠色發展這條生命線。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