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東盟生態環保合作周系列活動近日在京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包括中國—東盟環境合作國家聯絡員會議、中國—東盟生態友好城市合作研討會、中國—東盟環境信息共享平臺工作組會及技術交流活動,吸引了來自中國生態環境部、東盟秘書處、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泰國、越南等東盟成員國的環境主管部門、東盟生物多樣性中心、聯合國環境署等機構代表出席會議。
“當前,各國正在努力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但與此同時,地區性環境事件對上述目標的實現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加強跨區域的交流與合作來解決這些問題,協力推動關鍵性目標的實現”,聯合國環境署亞太區域辦公室區域發展協調員喬納森·吉爾曼在中國—東盟環境合作國家聯絡員會議上談到。對此,他充分肯定了中國對區域可持續發展所做出的積極貢獻,特別是對東盟國家所提供的支持。
會議期間,代表們充分交流了各國在環境領域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并分享了解決上述問題與挑戰的經驗。新加坡環境與水資源部助理處長曾子豪談到,“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已經讓人們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當前,新加坡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此外,新加坡政府提倡個體和團體組織的力量共同參與,采取應對行動。”
為了讓更多公民參與,新加坡已經發起了氣候變化承諾(Climate Action Pledge)。截至2018年1月,已經有超過15萬公民參與到承諾減少碳足跡的行動中。新加坡政府亦計劃從2019年起針對溫室氣體排放量征收碳稅,將成為率先開征碳稅的東南亞國家。這一舉措將有助于新加坡實現減少碳排放、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刺激低碳科技發展、鼓勵各方投入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等正面效益。
會上,來自柬埔寨、老撾、泰國等國家的代表也就最新環境政策進展進行了介紹。盡管東盟國家面臨的環境問題有所不同,但多數國家代表仍非常期待在中國—東盟的框架下進一步分享環境治理經驗、豐富雙邊及多邊交流內容。
在隨后召開的中國—東盟生態友好城市合作研討會中,中國與東盟國家代表就生態城市建設經驗進行研討與交流,推動中國與東盟在城市生態環保領域的務實合作,進一步拓展城市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等多方參與的合作網絡,推進中國—東盟生態友好城市發展伙伴關系建設。此外,中國—東盟環境信息共享平臺工作組會及技術交流活動圍繞中國—東盟環境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回顧了平臺建設進展,討論了2018年和2019年平臺建設計劃,審議了《中國—東盟環境信息共享行動方案》。
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5周年,中國—東盟關系進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這將為雙方關系和未來發展帶來深遠影響。中國—東盟在生態環保領域的合作歷久彌新、成果豐碩,已成為南南環境合作的成功典范,同時成為推動雙方戰略伙伴關系發展的重要力量。 張倩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