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位列全省26個加快發展縣第一、麗水第一,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列麗水第一。在高質量發展中,既擦亮了生態底色、做足了產業成色,又增添了民生暖色——

龍泉全域打造“大花園”實現綠色大趕超

發布時間:2018-05-16 14:23:12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鐘根清 潘楓

  神奇的屏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日前,在龍泉市屏南鎮上畬村農耕文化節上,釀酒、抓田鯉魚、挖土豆、包粽子等特色農耕活動,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體驗。

  上畬村以鄉村文化漫游節為依托,以“花園村莊”建設為切入點,通過積極探索“梯田+創意景觀種植”模式,使村莊從先前單純的生態觀光向農事體驗、農事教育等方面轉型。如今,這里已成為人氣頗高的鄉村旅游景點。隨著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浙江“大花園”建設中,龍泉響亮地提出:厚植“生態高地、非遺寶地、人文圣地、平安福地”優勢,積極投身浙江(麗水)綠色發展綜合改革創新區建設,全域打造最美“大花園”。如今的龍泉有多誘人?著名導演、制片人張紀中在這里設立工作室并籌備拍電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工作室也正在籌建中,外地游客更是說“這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為導向,龍泉堅持民生為本、富民為先,一步步地夯實美麗幸福好龍泉建設基礎。一季度,龍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83億元,增速位列麗水第一,在全省26個加快發展縣中同樣位列第一,十大主要經濟指標綜合排名位居麗水第二,高歌唱響“開門紅”。去年,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82元,同比增長10.2%,增幅位列麗水第一,連續11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擦亮生態底色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最近,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在北京發布“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入圍名單,龍泉繼2017年上榜“百佳深呼吸小城”后,再次入圍該榜單。去年,龍泉市PM2.5平均濃度為23微克/每立方米,AQI優良率高達99.7%,均位列全省第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全省第二。

  生態是龍泉最大的優勢,好山好水好空氣,賦予了龍泉建設生態文明、打造宜居城市的自信與自覺。在開展大花園建設中,龍泉堅持把全域3059平方公里作為一個大花園來謀劃,使美麗城鄉與山水林田路融為一體、自然生態與劍瓷文化相得益彰。今年,龍泉繼續深入實施新一輪“811”美麗龍泉建設行動計劃,用最頂格的生態標準、最嚴格的生態治理、最科學的生態制度,守住生態底線,擦亮生態底色。

  立夏剛過,道太鄉供村村掩映在群山環抱中,別有一番情致。村子不大,常住人口僅500余人,結合村莊實際,供村村將村內農戶分為22個垃圾分類收集小組,每組定點一個垃圾分類收集點,每個點貼上分類收集小組編號和農戶姓名,村中的 24名垃圾分類監督員每日都會對各組日常維護情況進行檢查打分,平均分在前三名的農戶給予一定的現金或實物獎勵。

  “自從村里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我們也漸漸養成了習慣,如今,大家都舍不得往外扔一點垃圾,村子更干凈,搞起旅游也更紅火了。”道太鄉供村村黨支部書記蘭美章說起“垃圾革命”一臉自豪。

  去年,龍泉一舉創成國家衛生城市,獲評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優秀縣(市)、省“無違建創建先進縣(市)、省”四邊三化“行動優秀縣(市)以及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優勝縣(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有效處理率達100%。

  近年來,龍泉還持續推進美麗森林建設,加快建設美麗田園、慢行綠道、景觀廊道。深度挖掘龍泉傳統文化中的生態理念和生態思想,弘揚生態人文精神,積極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不斷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素養。同時,還統籌推進“治水治氣治城治鄉治廢”,加快推進“智慧環保”建設,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物狀況監測全覆蓋。

  尤其是在“五水共治”上,龍泉兩度奪得全省治水“大禹鼎”。去年,地表水斷面水質、出境地表水交接斷面水質、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當地23個鄉鎮交接斷面水質均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水清流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優美水生態環境初步形成。

  做足產業成色

  “山上山下皆是風景,走走坐坐皆在花園,龍泉,真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昨日,在踏上返家之旅時,初次來到龍泉的寧波游客李林對龍泉大花園贊不絕口。

  在龍泉,李林與家人一同乘纜車登龍泉山,享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接著又前往蘭巨現代農業觀光園,沿4.8公里綠道體驗騎行的樂趣。入夜返回城區后,他還不忘與家人夜游龍泉溪一號碼頭,感受甌江獨特的魅力。原本只計劃了一天半的行程,可是李林卻在龍泉待了足足三天。

  隨著全域旅游的興起,真正讓龍泉大花園的風景變成了“錢景”。據統計,今年一季度,龍泉市共接待游客174.8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4.85億元,收入同比增幅排名麗水第一。為全力打響“江浙之巔劍瓷龍泉”旅游品牌,龍泉主動出擊,對外通過嫁接武夷山,創新開展武夷山串線游合作。同時,加快對接上海、杭州、烏鎮等長三角旅游市場,借勢發展、借梯登高。在今年4月開展的“牽手世遺·萬人游龍泉”活動中,僅一個月時間就接待了省內外過夜游團隊383個,過夜游客11753人。

  高質量發展是大花園建設的內在要求,近年來,龍泉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一手抓生態工業第一經濟強市,一手抓全域旅游第一戰略支柱產業富民,通過大力發展根植于本地優勢的生態工業、生態精品農業和全域旅游,加快把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不斷做足產業成色,增強市域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今年以來,龍泉精心謀劃開展了“鄉村振興 城市復興”爭先進位大趕超主題活動,凝心聚力抓產業、抓項目、抓招商,一心一意謀發展、增福址、保穩定,在當地形成全面趕超態勢。

  走進浙江國鏡藥業的廠區,工人們正加班加點投入生產,目前企業主打產品大輸液袋每天都要新鮮“出爐”40多萬袋,運往省內外。“預計2018年企業的市場份額可以占到全國的3%,實現產值4億元。”談及未來發展,企業總經理牟春雷信心滿滿。

  浙江國鏡藥業只是龍泉生態工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龍泉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放到優先發展的位置,同時,通過植入新技術、運用新模式,使汽車空調、竹木制品、健康食品等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

  繼2月底龍泉經濟開發區總投資28.39億元的33個項目集中開工、復工、簽約后,最近,該市生態工業又迎來新一輪投產“風暴”,總投資超36億元的24個擴大有效投資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涵蓋生態工業、現代農業、休閑旅游、城鎮建設、民生保障等多個領域,呈現出技術含量高、空間布局好等特點。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和靈魂。龍泉擁有龍泉青瓷、龍泉寶劍兩個享譽全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劍瓷名氣大了,市場需求自然也會更旺,劍瓷產業也必將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當地出臺劍瓷文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設立劍瓷文化產業基金,組建青瓷寶劍研究院,全力推動劍瓷產業大創新。去年,劍瓷產業實現工業產值36.2億元。

  增添民生暖色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須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龍泉全域打造最美大花園,基礎是美麗環境催生美麗經濟,創造美好生活;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好民生實事,干好“關鍵小事”,實現富民惠民、主客共享。

  最近一段時間,屏南鎮周岱村的四季豆種植戶們,一大早便早早忙活起來。周岱村被稱之為“懸崖上的村莊”,海拔1250米,是浙江海拔最高的行政村。通過大力發展高山蔬菜產業,周岱村形成了以四季豆為主,茄子、辣椒、土豆等為輔的產業鏈。全村共有120余人以種植高山蔬菜為生,種植面積達到了200多畝,全年收益高達200多萬元。

  “這些年來,鎮里不斷加大對四季豆產業的扶持力度。”作為一位資深的四季豆種植戶,農戶王林花可謂是見證了四季豆產業的發展歷程。近年來,屏南鎮逐漸形成了“產前培訓-產中服務-產后營銷溝通”的全新模式,一個高山蔬菜產業,徹底打通了周岱人民的致富路,伴隨而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的提升,更激發了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前,龍泉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了一臺胸腔鏡微創手術,此手術在當地尚屬首例。不用出遠門,“家門口”就能接受省、市專家醫生的治療,手術病人、65歲的季先生感慨地說:“技術好,又省錢,家人來探望、照顧也方便多了!”

  如今,在龍泉,像季先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圍繞“惠民”根本目標,今年2月,“省市縣鄉”四級聯動醫療融合體正式建成,通過專家常駐、定期診療服務、管理幫扶、人員培訓等形式合作辦醫,省城和市里的好醫生“來到”了龍泉縣城甚至是鄉鎮。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平安建設更不能松懈。去年3月31日,龍泉市以滿分、全省第一的成績奪得“平安金鼎”,跨入全省乃至全國最平安城市行列,這座分量沉重的“平安金鼎”,鐫刻著龍泉十二年如一日的平安之路:2009-2012年連續4年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市”、連續12年被命名為省級“平安市”。歷年來,龍泉群眾安全感滿意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手抓經濟報表,一手抓平安報表,這不僅是省委、省政府對我們平安建設提出的要求,也是群眾向往‘綠富美’生活對我們提出的要求。”龍泉市委主要負責人說,圍繞提升群眾安全感,龍泉通過全面深化“法治龍泉”“平安龍泉”建設,構建以“大數據”“大巡防”“大調解”“大整治”“大網格”“大腳掌”為載體的平安建設體系,扎實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建設,全力打造全國平安縣級市。

標簽:產業;花園;四季豆;生態工業;游客;生態;底色;成色;斷面水質;瓷文化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