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過大橋新區的人,都會感嘆新區環境比以前更加干凈整潔。昨天,記者從大橋新區管委會獲悉,今年以來,該區全面倡導“環保、綠色、生態、自然”的生活方式,堅持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原則,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逐步擴面,促進區域垃圾分類全覆蓋。目前,全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穩步踏上正常軌道并形成常態化。
新增36套垃圾分類果殼箱
這兩天,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大橋新區在西場路和西塘路兩側等路段又新添了一些果殼箱。據了解,為加強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這次大橋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在集鎮區域段共增設了36套垃圾分類果殼箱。
“以前西場路和西塘路兩側設置的垃圾果殼箱容量較小、配置不足,市民經常將垃圾亂丟在地面上,不但污染了環境,還增加了環衛工人的壓力。”大橋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日前,該區增設36套新型100升分類果殼箱,這些分類果殼箱專門設置了兩個大垃圾容器及一個小的垃圾容器,其中,兩個大的垃圾容器分別可收集可回收物及其他垃圾,小的垃圾容器則可以收集有害垃圾如舊電池、日用化學品、舊打火機等,方便市民扔垃圾。
為了營造濃厚的垃圾分類氛圍,大橋新區運用多種形式,廣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主要以各村(社區)黨員干部帶頭,倡導勤儉節約辦事,推進農村移風易俗,街道婦工委也組織舉辦婦女“爭當美麗酵主 助推垃圾分類”等宣講活動,倡議姐妹們都來做“垃圾減量分類創建優美庭院”的倡導者。此外,街道團委也組織廣大青年志愿者在主要街區采用有獎問答、直觀游戲等形式宣傳相關知識,增強附近群眾垃圾減量分類意識,促進全民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
“戶戶分類垃圾”全面啟動
垃圾分類實行以來,最初的質疑逐漸被消解,村民普遍建立了意識:垃圾不分類被抓到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我區已經全面啟動‘戶戶分類垃圾’,實行‘大分流、小分類’的垃圾處理模式。”該負責人介紹說,為充分發揮個人在垃圾減量分類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各村(社區)派出人員向每戶家庭發放垃圾分類宣傳畫冊等資料,詳細說明開展垃圾分類的意義、處置方法和操作流程等內容。
同時,大橋新區還科學劃分垃圾種類,配置專用分類收集保潔、清運車輛及相關人員,實現定車定位分類收集、清運,建立健全長效管理運行機制,促使源頭分類、專人收集、專車運輸分流各個環節緊密銜接。
目前,該區通過分類收集、清運模式,建立起鎮、村、戶三級聯動處置機制,積極探索開展生活垃圾集約化、機械化、規模化分揀減量工作。“海塘、劉莊分別率先建立垃圾分類處置點,配備專用處置設備與專職人員負責每日垃圾分類處置工作;永寧、八團也正在抓緊落實。”該負責人表示,在硬件設施方面,大橋新區分別建成鎮級垃圾分類處置中心與服裝布角料回收處置中心,垃圾分類體系正逐步完善。
在此基礎上,該區垃圾分類領導小組還實行定期督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對垃圾分類實施不到位、清運不徹底、處置不及時等各環節進行獎罰,同時建立目標責任制考核,與相關部門及個人年終爭先評優相掛鉤,確保垃圾分類工作全面落實到位。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