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5日,杭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市城管委率先在入駐市民中心的66家市級機關單位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快兩個月過去了,垃圾分類成果如何?
昨天下午,在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城管委召開的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座談會上,入駐市民中心的66家市級機關單位交出了第一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績單。
愿意“主動分類”的人越來越多了
昨天,記者來到了市民中心G樓,一走進大樓內,就可以看到放置在電梯口的垃圾分類桶,走入廁所、茶水間,隨處都可以見到墻上貼著的垃圾分類標識。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綜合管理處副處長周興兵告訴記者,這兩個月來,通過市民中心,各樓層茶水間、食堂、辦公大樓外圍等場所,分類設施到位,分類標識和分類宣傳的不斷完善規范。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大家的垃圾分類意識正在不斷增強,機關干部職工開始從一開始的被動分類,開始轉變為‘我要分’、‘主動分’。
截至目前,入駐市民中心的66家市級機關及所屬68家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已達到100%,市法制辦、司法局、統計局等23家單位分類設施到位、分類質量良好,分類準確率均達90%以上。
這數據背后,少不了一次又一次的服務與培訓。截至4月底,市城管委市容中心已進駐市民中心66家單位開展7次垃圾分類一對一上門服務指導,累計走訪指導樓層505層,檢查辦公室1460間,形成7期情況反饋,發現并幫助整改問題471個。
“目前除了對機關干部職工進行指導以外,還對各單位的后勤保潔人員進行了培訓,通過耐心的講解,幫助他們熟練掌握垃圾分類的各項要求。我們希望,這些進駐市民中心的單位能在全市起到一個引領示范效應,逐步帶動大家一起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
從單位到家庭,讓垃圾分類意識成為生活習慣
胡曉清,是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平時在市民中心D樓工作。參與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近2個月的時間,她與同事都感受到了工作環境的明顯變化。
“以前提倡垃圾分類工作,但真正去做的人是很少的。像辦公室里,我們也不太會分類,就扔在普通的垃圾桶里。但這兩個月通過培訓學習,我們慢慢養成了習慣,辦公環境也整潔了很多。”
胡曉清告訴記者,真正開始分類,才發現以前意識中的一些誤區。“我和同事們,一開始都以為餐巾紙是可回收垃圾,但后來才知道這屬于其他垃圾。辦公室擺放的花木,以前以為是可回收垃圾,但后來通過培訓了解到,這屬于廚房垃圾。”
在單位垃圾分類漸漸養成了習慣,這些習慣被她一點點帶進了家庭中。“現在在家里我扔垃圾之前都會思考一下,將它們分好類。”
一點點推進,一點點養成習慣,垃圾分類意識開始在市民中心刮起了一股綠色環保的風氣,從單位到個人,再到家庭,感染著更多人加入進來。
杭州市城管委市容環境衛生監管中心副主任張琳告訴記者,接下來,市城管委市容中心將在深化推進市民中心垃圾分類服務指導工作長效化的基礎上,積極與市房管局、市教育局、市衛計委等部門對接,會同各區重點抓好物業服務企業、教育系統、醫療系統的垃圾分類工作,力爭6月底前實現學校、醫院以及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全覆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