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勝街道曙光社區有支“垃圾分類優秀踐行隊”,隊員不算多,由居民代表、老黨員、保潔人員等12名志愿者組成;分工明確,有督導組、分揀組和宣傳組;他們又在工作中互相合作,只要有時間就通過微信群交流經驗,不定期開會解決難題,把垃圾分類行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認真督導促精準分類
2016年初,曙光社區開始在全社區范圍內推行垃圾分類。由于社區老年居民眾多,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這就需要有人專門講解指導。
居民卓曼霞是垃圾分類督導組的一員,垃圾分類推行之初,她的主要工作是挨家挨戶上門分發垃圾分類桶、垃圾袋。一開始,很多居民嫌垃圾分類太麻煩,收到分類桶后就扔到了一邊,卓曼霞便一次次地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現在,看著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穩步推進,卓曼霞直言當初沒有白跑。
昨天上午,看到一居民準備把一大塊豬骨頭扔進餐廚垃圾桶,吳煥斌急忙制止,“雞鴨魚類骨頭是餐廚垃圾,但比人拳頭還大的豬骨頭就是其他垃圾了。”吳煥斌是小區的保潔人員,也是垃圾分類督導員。每天做完保潔工作,即使是40℃的高溫天,他也會來到垃圾分類桶旁,指導居民正確分類。
二次分揀帶動居民
垃圾分類分揀員的主要任務是對沒有正確分類的垃圾進行二次分揀,并將居民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掃描拍照,上傳至垃圾分類管理平臺。蘆鳳群也是小區的保潔人員,每天上午8時到9時,她都會把垃圾袋拆開,對沒有正確分類的垃圾進行二次分揀。雖然工作量大了,但她卻說:“看著小區環境越來越好,累點也是值得的。”
垃圾分類分揀員的行動深深影響著社區居民。裘馨萱是一名小學四年級學生,自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經常看到志愿者不厭其煩地一次次開袋檢查、二次分揀,這也讓她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一次,裘馨萱的媽媽主動找到社區咨詢,是否有組織青少年參與垃圾分類的活動,她女兒想參加。她說,裘馨萱現在經常幫她扔垃圾,看到有人亂扔垃圾,還會主動提醒他們正確投放。
主婦分享垃圾分類經驗
曙光社區有6名主婦,經常穿著垃圾分類圍裙,宣傳垃圾分類工作,她們是垃圾分類踐行隊宣傳組的成員,對于垃圾分類有著自己獨到的做法。
“我經常把家里的陶瓷、玻璃制品等垃圾收集起來,用膠帶纏幾圈再放入垃圾箱,這樣清潔工就不容易受傷。”家住城市元年的黃英娣這樣向居民們介紹她的分類經驗。王秀菊則是將各種塑料袋、包裝袋進行分類包裝,方便清潔工回收,提高他們回收垃圾的效率。
為了減少垃圾產生,張愛珍經常將廢紙盒做成儲物桶,用完衛生紙把剩下的卷筒收集起來放置襪子,既節省空間又方便整理,她還堅持用環保手袋買菜。她說:“垃圾分類不僅在于正確分類,還在于盡可能地減少垃圾量。”主婦是實施垃圾分類最直接的個體,這些年,在她們的帶領下,社區內許多主婦也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