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湖州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德清縣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年度考核成績出爐,結果喜人:德清縣再次位列全市第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至2017年,該縣已經連續5年考核蟬聯全市第一。
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圍村”現象?這五年來,一場“垃圾革命”在德清縣轟轟烈烈展開。這得益于德清縣的“一把掃帚”,它不但掃出了干凈整潔的美麗鄉村,還破解了農村環境維護難的困境。
“一把掃帚掃到底”成功破題
走在德清鄉間小道,目之所及,河道水清岸綠,庭院美麗整潔,黑色的柏油村道兩旁,沿道而栽的無患子樹披著黃色外衣,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
這不是一個鄉間村落,而是一個全域美化的大公園。德清縣自啟動“一把掃帚掃到底”城鄉環境管理一體化及末端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工作以來,如今在德清的任何一個村,都能看到這樣美麗的場景。
2014年開始,德清在全國率先實施“一把掃帚掃到底”城鄉環境管理一體化新模式,全力打造“全國最干凈縣”,城鄉環境得到顯著提升,受到了中央、省、市領導的一致肯定。同年,在阜溪街道五四村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并逐步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
具體實施中,德清縣通過探索建立企業化運作機制,由環衛公司對所轄城區、集鎮、村莊、河道和公路‘五大區域’范圍內的12個鎮(街道)、148個行政村、1211條河道、2198公里道路的環衛保潔、垃圾清運、公廁管理和778萬平方米的綠化養護管理,實行統一“保潔、收集、清運、處理、養護”。
在探索的過程中,德清還相繼出臺了《德清縣城鄉保潔一體化作業規范》和《德清縣城鄉綠化養護一體化作業規范》兩套標準,《標準》明確了道路保潔的作業時間、清掃頻次和所要達到的質量,以及綠植具體如何養護與修剪,而這也是國內首次發布城鄉環境管理一體化相關地方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德清還在垃圾分類中引入了“互聯網+”的概念,依托“智慧城管”建立垃圾分類處理智能監管平臺,采取每戶垃圾桶設置電子標簽(芯片)、收集人員配備手持掃碼設備、垃圾運輸車輛設置GPS定位等方式,形成分類投放定點、分類收集定人、分類收運定車、分類處置定位的模式。
垃圾分類正在成為一種自覺
村民說,村莊之所以越來越整潔,垃圾分類功不可沒。垃圾分類,這個令城里人都感到頭痛的事,在德清的農村竟做成了,而且效果明顯。
一個數據能說明一切,當前全縣共投用日處理500公斤的垃圾資源化利用站10座,日處理10噸的大型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2座,可堆肥垃圾日處理量達25噸。不可堆肥垃圾運至縣焚燒廠實行焚燒發電無害化處理,可回收物運往回收公司進行回收再利用。目前,全縣生活垃圾收集覆蓋率和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綜合管理科科長武少剛告訴記者:“按照農村垃圾‘四分四定’原則,目前全縣已建立起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及定點投放、定時收集、定車運輸、定位處理制度,全面開展農村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工作。”
不過,事實上,兩種垃圾是否分得徹底,還得靠每戶農戶做這件事的細致和自覺程度。數年來,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考核獎勵措施,目前農戶垃圾源頭分類投放的意識和習慣已經基本養成。
在乾元鎮的“生態資源化處理中心”,城鄉發展有限公司乾元項目部副經理陳斌斌每天的職責就是指導工人對收集的垃圾進行挑揀。“上午,共處理了周邊約35個行政村收集來的40余桶可堆肥垃圾。從中挑出的‘漏網之魚’只有小半桶。”陳斌斌笑著告訴記者,“可見,農戶的垃圾分類質量還是挺高的。”
回收后的垃圾如何處理?“每天早上垃圾收集員會上門收運藍色垃圾桶里的廚余垃圾,再運送至垃圾處理中心,進行生物發酵,變為肥料再利用。”武少剛告訴記者,產出的肥料有一部分會作為獎品分發給參與垃圾分類的村民,還有一部分用到綠化養護上。
收走的垃圾被換成高質量的有機肥,也能換成綠色積分兌換券,這樣的好事,農戶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怎能不高。
正因如此,在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的基礎上,村村都重現了“小橋、流水、人家、田趣”的江南水鄉味道。去年6月,德清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百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區、市),尤其在農村垃圾分類概念和資源化利用率方面,得到了國家住建部的肯定。未來,可以預見的是,有了這場農村百姓家門口的“垃圾革命”,德清的鄉村振興之路會越走越寬。
金愛明(縣減量分類辦主任)
早在2014年,德清就創新性地打破了農村環境“各自為政”的局面,按照“統一保潔、統一收集、統一清運、統一處理、統一養護”的管理新模式,對公路、河道、綠化、集鎮、村莊統一保潔,這是一場實打實的“垃圾革命”硬仗。可以說,德清縣的“一把掃帚”,不但破解了“垃圾圍城”的困境,更是掃出了干凈整潔的美麗鄉村,掃出了百姓美好新生活。
在推行該模式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少的阻礙和困難,而德清通過標準制定、智能化監管等手段,保證了垃圾分類的長效管理。數年時間,德清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這離不開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努力,而更多的是村民意識的改變、全民積極的參與。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了德清敢于擔當、敢于突破、敢為人先的魄力和努力,也給我們垃圾減量分類工作帶來了很多啟發。
垃圾減量分類工作是事關民生的大事,海鹽已連續兩年將它列為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多措并舉全面推進該項工作向縱深發展。2017年,全年經縣處理垃圾減量49913.31噸,減量率42.84%。
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考核機制、垃圾處置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今年,我們將按照“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的創建要求和《浙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規定,精準發力、真抓實干,通過健全機制抓推進、廣泛宣傳造氛圍、因地制宜活措施等,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行政村100%覆蓋、城區小區生活垃圾分類80%覆蓋的工作目標。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