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來到海鹽縣于城鎮,發現這里的河水清澈見底,也聞不到任何異味,與印象中的“甲魚塘”大相徑庭。今年初以來,于城鎮多措并舉打好“治水戰”,在一季度“十大戰役”排名中,該鎮“治水和生豬退養鞏固提升戰”排名全縣第一。
據統計,于城鎮共有341戶甲魚養殖戶,甲魚養殖面積3500畝,溫室面積20萬平方米,甲魚養殖量居全縣之首,底泥淤積、水體老化、尾水或廢水污染等問題日益暴露,特別是溫室甲魚養殖尾水容易造成水域環境惡化,成為治水工作的一大焦點。
隨著水環境保護標準不斷提高,如何用科學手段化解養殖尾水的污染?于城鎮提出“控新防舊”,各行政村首先選派工作人員上門走訪養殖戶,宣傳相關政策,簽訂《關于嚴禁甲魚溫室直排尾水和排放黑煙的告知書》,隨后每月至少巡察甲魚養殖戶一次并記錄,嚴防水產養殖新增,對生產不規范的主體要求整改,確保環境無污染。
“我們邀請專家手把手指導甲魚養殖戶把溫室加熱改造成秸稈爐,減少廢氣排放,目前共完成近300戶,2018年將全部改造。鎮農水服務中心每月上門開展尾水治理技術指導工作,要求甲魚養殖戶科學環保處理尾水,并不定期對甲魚養殖戶開展抽查,監管生產過程安全無公害。”于城鎮有關人員說。
目前,甲魚養殖戶常用的尾水處理方法有三種,即排入沉淀池,沉淀凈化利用;直接排入外塘,外塘循環使用;排入林地或農田,肥田利用。在此基礎上,于城鎮按責任區落實專人現場監督拍照或錄像,倒逼養殖戶把尾水排放到規定區域。于城鎮完成了千畝蕩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最后5家甲魚水產養殖戶的關停復墾工作,千畝蕩飲用水水源一級和二級保護區內全面杜絕水產養殖。
為鞏固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今年于城鎮將推進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與“四個平臺”的深度融合和無縫對接,全面實現河長履職在線考核;建立健全投訴舉報、巡查發現、實時指揮、快速處置和綜合督查等工作機制,嚴防劣Ⅴ類水、黑臭河、垃圾河反彈;完善治水社會化參與機制,修訂治水村規民約,突出權責,嚴明獎懲,推動群眾行為自律和習慣養成。
治水重在長效。據悉,于城鎮將持續推進甲魚養殖生態化改造與尾水的凈化處理和循環再利用,做到達標排放,同時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減量,力爭完成統防統治1.16萬畝,農藥減量0.74噸,綠色防控0.14萬畝,測土配方施肥5.3萬畝,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爭創優秀,鎮村級河道監測點水質保持先進,無劣Ⅴ類水村級斷面。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