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口村景色。(資料圖)
上周,記者來到新近榮膺“全國文明村”的寧海西店嶺口村蹲點調研。在這里看到的和美景象,讓人印象深刻、心生向往。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村里的老人就開始陸續向閬風古橋旁的聊天長廊走去,“老伙伴”天天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談談村事。村兩委和衛生服務中心、村文化禮堂等公共服務設施,也在這一帶。村干部、村民代表經常來到聊天長廊,與大伙兒一起坐坐聊聊,了解民情民意。
傍晚,隨著音樂響起,文化禮堂外的廣場上,舞蹈隊開始忙碌起來。更多人朝著即將建設完畢的閬風廣場走去,這里的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都已建成開放,還有一片空間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村莊美景和村民生活景象,是外在美,是鄉風文明內在美的反映。”嶺口村聯村干部說。
“我生在這里,長在這里,在村里工作了40多年,見證了‘六十多年矛盾不出村’。”嶺口村黨總支書記舒瑞表說,家和萬事興,一個村就是一個大家庭,村莊一年年發展,新嶺口人一年年多了,但是“和”的傳統一直沒變。
一個“和”字,扎根嶺口多年,如今已經細化為“六和”——夫妻和、婆媳和、鄰里和、新老和、干群和、人與自然和。村里每年都會評選“六和”榜樣并在村民大會上表彰,獲評的家庭還會得到村民書法家題寫的一幅作品。
80歲高齡的村民舒惠德,去年被評為“新老和”榜樣,他曾在村老年協會擔任會長一職長達14年之久,為新老嶺口人的融合做了大量工作。因年齡原因卸任之后,他繼續發揮余熱,經常在聊天長廊為前來參觀、游玩的客人講解。“和睦興家、踏實做人、互敬互愛、互助互讓”,16字的家風祖訓,老人記得非常清楚。
嶺口村工業經濟發達,村里不少企業是外村人前來興辦的。寧波景斯華家具有限公司負責人任光峰說,他是梅林人,前幾年企業擴大時選擇來到嶺口,村里人對企業很關照,對在廠里上班的外來務工人員也像自家人一樣看待。
老家在云南的陳云發,已經在景斯華公司工作了3年多,目前一家人都在村里,租了一戶村民的房子。像陳云發一樣在嶺口村工作生活的新嶺口人有600多名。在西店鎮派出所駐嶺口協警的印象中,這么多年來,村里沒有發生新老嶺口人摩擦的事情。
和寶盛包裝有限公司落戶嶺口村已有6年。每年重陽節,該公司都去拿出一筆資金為全村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慰問金。公司總經理王永和是寧海力洋人,他笑著說,這是對和諧嶺口的一點貢獻。
其實,在舒瑞表心里,曾經為嶺口村的“和”有過一次擔心。那是2006年,相鄰的牌門舒村要并入嶺口村。“小村并入大村,小村村民往往會有一些顧慮。”原牌門舒村村主任、現任嶺口村村監會主任的舒益群說,但是他很快就發現這種顧慮是多余的,“嶺口人對我們并沒有另眼相看,否則按照選票,我根本不可能進入村班子。”眼下,嶺口村7個班子成員中,有2人來自原牌門舒村。
原牌門舒村村民舒加寬說,并村后村莊發展更快了,村民同村干部溝通交流渠道很暢通,向村干部反映問題,只要是合理的,很快就能解決。在新修的環村道路旁,他向記者介紹,這條路剛修好的時候,把原先的水渠占了,影響農田灌溉,經他反映,村里馬上安排新增管道,如今用水效率更高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