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小貼士: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5月15日
展覽地址:西湖區天目山路402號
開館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后停止入館
4月23日,中國濕地博物館 “垃圾減量·生活增靚”主題藝術展開幕,81件大型垃圾藝術作品既是對環保的致敬,也表達了一種美好的生活態度。
今年年初,中國濕地博物館聯手西湖區城市管理局、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以及西湖區文新街道等,面向社會征集“垃圾”主題的藝術作品。原本以為是一場小眾的征集,沒想到市民報名踴躍,紛紛交來了自己設計的作品。
經過設計評審和藝術指導,最后有36組共81件在博物館中庭和碼頭展出。這些作品里面,有一些是值得推廣的實用設計。
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三位學生,從共享單車這個主題開始思考,進行了一次自行車報廢垃圾創新。他們通過動手拆裝一輛自己的舊車,把輪胎、車把手、車座這些結構重新組裝設計,變成一個單人座椅,頗有工業風的味道。
還有一些作品,透出了濃濃幸福生活的味道。有位高阿姨,與老年大學的同學集體報名參賽。他們的作品充滿想象力,雞蛋殼、魚骨頭、螃蟹殼、桂皮、茴香、邊角布料等,都是他們的素材,各種材料拼貼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藝術作品。
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四位師生,把去年浙工大的網紅“小白鵝”原型搬到了展覽現場。這件看起來好像是官窯的作品,竟然是用吃剩的皮蛋殼一小塊一小塊無縫拼接出來的。
幾年前楊家牌樓開始拆遷,一位中國美術學院的學生將當年在“城中村”撿的垃圾,做成了“浮雕”裝置,靠近它,還可以聽到作者專門收錄的各種不同的自然之聲。
展覽中有一面梵高的“星空”墻很震撼,它是由一張張紙卷成卷,再重新上色的。這些原本準備要扔掉的廢紙,組合成了“璀璨星空”,好像在告訴人們,每個絢爛的夢想在實現之前,都會有無數次失敗,這些經歷不是無用的“垃圾”,相反,卻成為了人生中最珍貴的財富。
除了藝術作品,博物館還專門設置了垃圾分類科普知識的板塊。本周四下午2:30,西湖區城管局的專家還將來到館里,講一講垃圾分類的知識,想學幾招環保實用技能的朋友,都可以來聽一聽。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