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錢江源國家公園“熊出沒”

發布時間:2018-04-11 07:13:53 來源:衢州日報 記者 姜華斌 報道組 吳莉莉 程磊

  開化是我市各縣(市、區)中的生態環境“優等生”,自1998年以來,便確立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3月28日,這名“優等生”的生態成績正式公布——開化縣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了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

  在核心保護區外,全縣域發現國家、省級珍稀瀕危和重點保護物種40余種,黑麂、白頸長尾雉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成群結隊出沒,特別是在保護區外還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熊種群。

  調查成果還顯示,開化擁有全球罕見的呈原始狀態的低海拔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其中分布在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范圍內的長柄雙花木,連片面積達3000畝,是全球長柄雙花木天然分布連片面積最大種群地之一。

  2個月內在非保護區監測到4次“熊出沒”

  2015年,開化縣委托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牽頭對錢江源國家公園及周邊區域內的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資源開展了本底調查和評估。歷時近20個月的間斷性調查,項目成果顯著。

  此次生物多樣性調查是開化首次在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外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調查成果表明開化縣域除古田山自然保護區外,特別是錢江源國家公園及周邊區域還分布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例如本次調查的南華山區域雖然位于錢江源國家公園范圍外,但其生物多樣性豐富程度不亞于古田山自然保護區,發現了黑麂、白頸長尾雉、黑熊、中華鬣羚、豹貓、蛇雕、無斑肥螈、棘胸蛙、舟山眼鏡蛇和尖吻蝮等珍稀瀕危和保護物種10余種。其次,調查中發現,黑麂、黑熊、白頸長尾雉、中華鬣羚等珍稀瀕危物種在開化縣多區域分布,擴大了其種群的分布區,成為開化具有代表性的旗艦型物種。

  本次調查通過紅外相機拍下的黑熊“賣萌”視頻,十分難得。“僅2個月的時間就監測到4次黑熊,而且還是在非保護區內的區域發現的,這個結果太讓人意外了。”南京大學副教授、動物專家李忠秋對開化的調查成果表示驚喜,他說,“調查結果表明這里很可能存在一個穩定的黑熊種群,但種群規模及分布范圍有待進一步深入調查。”

  “珍稀物種還有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對環境的要求特別高,開化位于人類活動極其頻繁的國家東部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卻能把全縣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得這么好,非常不容易。”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曹銘昌感嘆,“這驗證了開化老百姓十分高度的生態自覺性,讓人敬佩。”

  多重嚴格保護舉措護航源頭生態建設

  不久前,《浙江省開化縣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完成,其中顯示:2010年至2015年期間,開化縣自然資源資產總量呈增加態勢,從2010年的2474.52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506.78億元,自然資源資產負債總量為-31.4億元,負債率為-1.27%,呈負增長態勢。這反映出近年來開化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成效顯著,自然資源價值得到有效保護。

  開化縣環保局工作人員鄭雯介紹:“全省首個發布負債表的湖州市,自然資源負債總量高達109.51億元,開化縣的負債總量為-31.4億元并且逐年負增長,這表示我們的自然資源每年都處于‘盈利’狀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開化實踐正為開化人民帶來生態紅利。”

  近年來,開化縣積極探索建立系統集成的生態環境建設體系,不斷完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資源保護司法鏈條、上下游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浙皖贛毗鄰四縣邊界協作等體制機制,出臺《開化國家公園山水林田河管理辦法》《開化縣主要通道兩側林地林木管理細則》《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全流域推行禁采、禁養、禁漁、禁倒“四禁”管理。制定實施《司法救助生態辦法》,在全省首設環境資源巡回法庭,全方位、多角度合力推進源頭生態保護。

  20年生態立縣成效斐然

  1998年,開化率先在全國提出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自此走出了一條從生態“自發”到生態“自覺”,再到生態“自信”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2003年,開化在全國第一個通過了“生態縣建設總體規劃”評審并實施;2010年12月,開化通過國家生態縣考核驗收;2013年8月,開化提出建設國家公園,打造“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升級版”;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復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方案,開化成為全國十個、東部發達地區惟一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從啟動國家生態示范區建設,到確立“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再到建設國家公園,打造錢江源“大花園”,歷屆縣委、縣政府始終牢守生態底線,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切實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道路。

  為了護好浙江“大水缸”,開化全縣30%以上山林被劃定為禁止采伐的生態公益林,80.3%的縣域面積作為生態保護空間。從1981年起,全縣機關干部春節上班第一天“植樹拜年”堅持了37年。相較于1998年,2017年開化減少林木砍伐量13.3萬立方米。同時,2017年生態公益林比2004年增加了43.63萬畝,森林覆蓋率從1994年的79.1%上升到如今的80.8%。

  數據“一增一減”的背后,帶來的是守護生態與發展的同頻共振。2017年,開化全縣旅游人次突破1000萬。2018年1月以來(截至3月24日),開化I-Ⅱ類出境水90天,Ⅱ類以上占100%,其中I類水為36天,與去年同比增加40%;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率達到97.6%以上,同比上年增加7.1個百分點;PM2.5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年下降17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為37.8%。

  開化生物多樣性調查取得的豐碩成果,直接論證了開化縣堅持20年生態立縣戰略取得了積極成效。

標簽:開化縣;生態;調查;生物多樣性;發展戰略責任編輯:仲瑤卿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