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原來是一片拆違地,現在復墾種上了一批苦丁茶樹,不僅像個鄉村里的花園,又屬于經濟林,一舉兩得。”3月23日,柯城區姜家山鄉前閽村黨支部書記萬偉強在村口四十多畝苦丁茶樹林里轉悠,查看樹苗長勢。
按照公園布局,他們在苦丁茶樹林邊上種了一大片海棠樹,密匝匝的花蕾含苞待放,中間有一條防腐木游步道,在樹林中彎彎曲曲地延伸。據了解,這里原先種植了六十多畝橘樹,凍害過后在怎么轉型上爭論了很久,最后確定種植海棠苗木。海棠樹和苦丁茶都采用村集體占45%股份,村民占55%股份的方式合作種植,日后苗木出售按股分紅。
“去年春天栽下去的苗木,全部成活且當年開花,成了一道靚麗風景,吸引了很多攝影愛好者。”萬偉強介紹,前閽村是余杭山海協作幫扶對子,這條游步道就是余杭資助20萬元建成的。
村莊向公園模式蛻變,與前閽村種樹種花傳統有關。這個只有五百多人口的小村,從本世紀初開始,村里年年植樹種花,見縫插綠,并將護綠、植樹寫進村規民約,護綠成了村民的自覺習慣。“誰家開個邊門、筑道圍墻,要動到一小棵紅葉舌蘭,都會主動和村里商量。”萬偉強說,種樹種出了營造優美環境意識,農民有種城里人逛公園的感覺。尤其是在去年,趁著柯城區推行“一村萬樹”的機會,村里又盤活了一百多畝拆違地和廢棄地,種植海棠樹和苦丁茶樹,整個村變成了“林中村”。村里在植樹這件事上前后已花了兩百來萬元。去年,前閽村被授予“浙江省森林村莊”稱號。
穿梭在這座“鄉村花園”里,不僅是視覺上,更是心靈上的享受。池塘邊低垂的柳樹,家門口整齊的紅葉舌蘭,彎角處盛開的櫻花,位置、景致都恰到好處,花香四溢,蜂蝶紛飛,好一派春光燦爛的景象。村里雇了一位專門園丁,負責修剪、養護全村的綠化。“種樹是美化鄉村最簡單的辦法,也是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再這樣堅持幾年,我們村就變成一個大花園、大森林了。”萬偉強說。
出了前閽村,記者轉向苦獅線公路一路行走。沿線的村莊,時而掩映在樹影中,時而通透在陽光下。行至石梁鎮中央方村路口,看到一片齊整的浙江楠。再往里走,看到沿著鄉道兩側20米范圍內流轉的土地,也全種上了浙江楠。“這個路口和鄉道兩側原來都是拋荒地,雜草叢生,現在經過平整后種了1.6萬棵浙江楠,看上去像個‘楠樹公園’,鄉道沿線的景觀也美多了。”石梁鎮人大副主席琚又才介紹,由于各村選的大多是特色名貴樹種,鎮里派出林技人員上門蹲點輔導,像白云村種植了紅豆樹、巨紫荊等,尤其需要專業人員指導。由于技術服務到位,各村種下的樹苗成活率普遍較高。
記者手記
溪水干凈了,垃圾分類了,空氣清新了,赤膊墻粉刷了,美麗鄉村還缺點啥?
種樹是補齊美麗鄉村建設短板,在綠化、彩化中增強鄉村詩畫美感的有力抓手,還能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筆寶貴財富。
2017年柯城區推行“一村萬樹”以來,鄉村踴躍參與,熱情高漲。到目前累計種植浙江楠、櫸樹和紅豆樹等各類珍貴彩色樹苗70余萬株,盤活閑置土地約6000畝。昔日凌亂的村莊變成了美麗花園,實現了自然的鄉村向成長的鄉村、心靈的鄉村完美蛻變。“一村萬樹”作為柯城區探索實施的一種新型鄉村綠化、彩化、美化模式,得到省領導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迅速得到推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