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魅力蓉城鋪開山水城市畫卷

發布時間:2018-03-29 07:18:0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熊中茂 辜 迅

  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歷史上的四川成都河流澄碧,鳥語花香,清新雅致,舒適宜人,素享“天府”美譽。如今,成都正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提升城鄉生態環境質量。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新時代里,1600萬蓉城民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探索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發展之路,努力繪就美麗山水城市嶄新畫卷。

  提高政治站位

  向環境要潛力

  近年來,成都市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緊緊圍繞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目標,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事關全局的突出位置。成都以強化西部經濟、科技、金融、文創、對外交往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五中心一樞紐”功能為抓手,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新,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入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全力推動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成都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級、變革發展方式、強化環境管理、完善治理體系、提升生活品質,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城市建設發展的生動實踐。在不斷深化對經濟發展規律、城市發展規律認識的同時,各級黨政部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群眾需求為根本取向,以市民滿意為根本標準,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城市工作目標,持續改善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社會大眾的環保獲得感。

  2013年以來,成都城鄉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面打響,累計投入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資金達到428.9億元。成都先后獲批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以及國家低碳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成功創建14個國家生態縣、193個國家生態鄉鎮、5個國家級生態村、61個綠色社區,順利通過創建國家生態市技術評估,生態環境質量得到穩步改善。

  創新體制機制

  向制度要保障

  挺立潮頭面向未來,成都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發展思想、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怎樣才能確保首位城市的帶頭、引領、輻射作用充分發揮?

  立足新的起點和歷史機遇,為實現城市健康永續發展、奮力開創治蓉興蓉新局面,成都“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生態文明建設類指標占比超過30%;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鐵腕治霾、科學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綠“三治一增”重要舉措,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城市發展戰略謀劃重點;全市環境保護大會系統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按照“勇于先行先試、深化改革創新”的原則,成都著力統籌謀劃生態環保頂層設計,先后制定出臺《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實施意見》《成都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編制完成《成都市環境總體規劃(2015—2030年)》《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成都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等,著力構建與城市“三步走”發展戰略相適應的生態環境保護框架體系。

  成都分類制定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治霾、治水、治堵、增綠、治土“十條”,廣泛實施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努力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通過全面落實新環保法等法律法規,以及制定出臺《成都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成都市興隆湖區域生態保護條例》《成都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辦法》等11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成都建立起四級網格化監管體系和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工作機制,鄉鎮環保機構實現全域覆蓋并延伸至村(社區)。

  為全面降低區域污染排放負荷,成都以深化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合作為突破口,不斷建立完善平原經濟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合作機制;積極會同周邊相鄰城市廣泛開展務實合作,加強岷江、沱江等流域生態功能保護共治共建;加快構建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機制體系,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支持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定實施生活垃圾跨區(市)縣處理、環境空氣質量等激勵機制或補償辦法,在全省率先設立集體公益林(地)市級生態保護資金、退耕還林市級補貼專項資金,2013年以來累計發放2.1億元。

  加快綠色發展

  向環境要效益

  為了加快實現生產更加科學高效、生活更加綠色低碳,成都打破“攤大餅”城市圈層發展形態,重塑城市經濟地理空間格局,科學配置城市經濟增長的資源要素。結合資源環境承載力和主體功能區定位,合理確定人口規模、用地規模、開發強度和產業結構,堅持以水定人、以地定城、以能定業、以氣定形,大力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戰略,加快構建與生態資源稟賦、環境承載容量相適應的城市空間結構和產業體系,有效形成“中心城區+郊區新城”的空間層次。

  成都累計完成近3000臺燃煤鍋爐淘汰或清潔能源改造,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1.4萬余家,淘汰黃標車12.04萬輛,全面供應國五標準汽柴油,1577個符合條件的建設工程項目全部安裝揚塵在線視頻監測設備。2017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35天,同比增加21天,PM10、PM2.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3.7%、10.2%。

  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市級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356萬噸/日。2017年全市國、省考核斷面中,岷江外江岳店子、青白江三邑大橋斷面達Ⅲ類標準,府河黃龍溪斷面、新津老南河大橋斷面、沱江宏緣斷面水質分別由2016年的劣Ⅴ類、劣Ⅴ類、Ⅴ類改善為Ⅴ類、Ⅴ類、Ⅳ類,江安河二江寺氨氮、總磷濃度分別下降16.2%、45.7%,毗河二橋氨氮、總磷濃度分別下降17.2%、44.8%。

  成都加快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強化靜態交通管理;全面推廣小街區規制,實施中心城區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加快公交都市建設,構建市域高快速路網體系。目前,成都地鐵通車里程達到196公里,在建超過350公里,公交出行分擔率達47%。

  此外,成都還加快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環城生態區、天府綠道、熊貓綠道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深入推進大規模綠化全川成都行動。經過多年的努力,成都森林覆蓋率已達到39.1%,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3%,累計建成公共綠道2007公里,今年計劃建成綠道約1600公里。

標簽:成都;生態文明;成都市;政治;發展理念;城鄉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天府;創新體制;國家生態文明責任編輯:錢華良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