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南湖區鳳橋鎮夢幻的桃紅色,便開始以三星村為核心,不斷向周邊村落蔓延開來,暈染出一片連綿萬畝的桃源勝境。在城市化的滾滾浪潮中,鳳橋這片“桃花源”以綠色發展執念和生態本色,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美麗田園”景觀,并成為浙江省十大春意小鎮之“休閑旅游怡人小鎮”。
近日,鳳橋鎮的“鄉村振興故事”又添一筆,榮登省農業“兩區”辦公室公布的2017年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特色農業強鎮創建名單,成為浙江省特色農業強鎮創建對象。鳳橋鎮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創建浙江省水果特色農業強鎮,鳳橋鎮計劃總投資8300余萬元,并計劃于今年完成投資4850萬元。
轉型再升級:
“農業+”模式豐富多彩
鳳橋水蜜桃是鳳橋鎮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今年初,更通過了由國家農業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列入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行列。據了解,目前鳳橋鎮水蜜桃種植面積已達7800畝,年產量超萬噸,年產值超過億元。
除了“鳳橋”牌水蜜桃,“中法”牌蜜梨、“聚秀園”牌葡萄等主打名優農產品的美譽度亦不斷上升,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萬畝水蜜桃、萬畝茭白、千畝鮮切花等特色產業風景線,逐步構成了“三萬三千”的農業產業格局。目前,該鎮水果種植面積達17000多畝,成立水果專業合作社13家,15畝以上的水果種植大戶達到115戶。
圍繞“主導產業強、生態環境美、農耕文化深、農旅結合緊”的建設目標,近年來,農戶在鳳橋鎮既能賣產品,又能賣風景。“農業+鄉村游”的模式,實現了產業融合新發展;以完善專業景區、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為主要抓手,開啟小鎮全域旅游模式;“農業+互聯網”模式,開啟農業營銷新篇章;以開辟探尋桃源旅游線路、建設高端民宿為切入點,打造體驗式鄉村深度游樣板;“農業+文創”模式,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鳳橋鎮還全面提升鎮、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公共配套,全力打造以“余云公路”為核心帶的“十里桃花源 宜游新鳳橋”。
產業再集聚:
打造的產業融合核心帶
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集聚、特色、精品”的要求,創建浙江省水果特色農業強鎮過程中,鳳橋鎮將進一步深化產業融合順應當前“三農”發展新要求,重點打造十大精品,共同提升“煙雨江南·桃源新城”的城市功能品位:通過出臺、落實水果產業扶持政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戶增加水果種植1500畝,全面提升現有水果產業;計劃在聯豐村部東側、七沈公路和余云公路的交叉口建設起桃源集散中心,并將其打造成集農產品展示及銷售、培訓服務等為一體綜合體;依托小城鎮綜合整治項目,將鎮區全面改造提升,將鳳橋老集鎮打造成為具有江南水鄉韻味的“小鎮客廳”;重點提升入口主干道——余云公路,將其打造成為鳳橋串聯多個景區(點)精品公路,實現十里“美不斷鏈,景不斷線”,打造鳳橋“桃源”印象;在鎮域內建設10個自行車租借點,采購自行車400余輛,并與嘉興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實現聯網,將鳳橋打造成為騎友必到的全域旅游小鎮,開啟“騎行游鳳橋”的新模式;依托凌公塘綠道建設項目,將梅花洲景區與嘉興市區的凌公塘公園接軌,實現綠道深入鄉村,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健身休閑方向;打造全線長度約5公里的“桃花尋源船游線”,供群眾賞花采桃的同時,串聯起景區游與鄉村游;在梅花洲景區將農戶房屋征收后,通過結構加固和特色挖掘,把老舊民房打造成為特色、高端的桃源深深民宿點,實現鄉村深度體驗游;同時,景區設施建設與美麗河道創建及河道綜合整治項目也將進一步深化。
美麗再升級:
打造“十里桃花源 宜游新鳳橋”
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鳳橋鎮首次啟動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以來,該鎮通過提升鄉村環境,依托水蜜桃、葡萄等水果產業,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采摘農業、餐飲農業,已基本形成了美麗鄉村與農業產業提升互促、服務產業與農民增收共進的良好局面。
以“美麗”建設為抓手,釋放出美麗鄉村的“示范效應”,全鎮現有美麗鄉村示范點22個及一條“桃花尋源”船游路線,市級優美庭院示范村(社區)9個,當前美麗鄉村紅色精品線——聯豐王祥里至永紅3A級景區村莊正緊鑼密鼓建設中,初步形成了“三點八線”的美麗鄉村建設格局,進一步豐富美麗鄉村建設內涵,促進村美、民富、人和,助推美麗鄉村建設與經濟發展互促、村級集體經濟增長與農民富裕并進。
據了解,接下來,鳳橋鎮還將集合三星村、永紅村、聯豐村、茜柳村、大星村的生態農業、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整合一、二、三產資源,將原本分散的景觀串聯成片,在綠道上散步、到果園里摘果、在池塘邊釣魚、到古剎中祈福……一幅幅全域美麗、修身養性的生活美景在這里展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