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垃圾的不斷增加,垃圾處理壓力隨之增長。針對這一問題,去年起,海鹽縣大橋新區實施“加減法”助推垃圾分類工作。一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人們的生活也悄然改變。
根據《海鹽縣垃圾減量分類行動實施方案》,2017年全縣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置量減量30%、2018年減量40%、2019年減量50%。針對這一要求,大橋新區管委會積極響應加快垃圾減量分類和處置能力建設這一號召,圍繞低碳、生態環境的理念,創新垃圾分類管理新模式,積極引導居民垃圾分類,確保垃圾分類投放的準確率。
“垃圾分類處理不僅有利于垃圾減量與循環利用,同時也有助于提升環境衛生。”大橋新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大橋新區垃圾產生量呈逐年上漲趨勢,做好垃圾減量分類刻不容緩。
自實行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大橋新區緊扣工作要點和時間節點,統籌協調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工作不斷提速,處置中心固定資產投入持續增加,垃圾分類后日處理量逐漸減少。
統計數據顯示,大橋新區2016年產生生活垃圾達到2.1萬噸,2017年為1.26萬噸,同比下降40%,垃圾滿溢、垃圾量逐年增長趨勢得到抑制,環境美化提升成效明顯。
增,即增加垃圾處置固定資產投資力度。2017年上半年,八團、海塘、劉莊、永寧四個村級垃圾分類處置點全部建設完成,配置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各一臺,人員安排到位,目前均正常運行,日處理1噸左右。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初,鎮級垃圾分類處置點固定用房再投入133萬元,機器設備投資81萬元,目前,設備正在進行安裝調試并開始工作,日處理量可達2噸左右。
減,即開展垃圾分類做好減量工作。該負責人表示,抓好垃圾分類工作首先要從各村農戶源頭做好垃圾減量與循環利用,將垃圾分為可腐爛與不可腐爛兩類,并在各村(社區)新建將可腐爛垃圾變為有機肥的堆肥處理中心,同時積極向村民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發放生活垃圾減量分類指導手冊,在每個村(社區)配備1名垃圾分類督導員,初步做到“垃圾不落地,分揀不落戶”,從而以點帶面提高分類質量。
同時,大橋新區管委會對工業垃圾的處置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處置能力,逐步實行工業垃圾與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此外,該區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所新添的打包機正準備實施安裝調試,新增的機器設備將為解決服裝企業垃圾處理難題提供破解之道。
今年年初,大橋新區建設約1600平方米的固定用房,投入30萬元購置設備,建成服裝布角料回收處置中心。今后,這些隨處亂扔的服裝垃圾都有了去路。該負責人表示,轄區內共有大小服裝企業150余家,每天產生布角料約6噸,經常出現一些地段有人傾倒、焚燒布角料、混入生活垃圾一并倒入桶內的現象,給垃圾分類工作帶來了困難。
為全面推進新區垃圾減量分類處置工作,構建合理有效的垃圾處理體系,及時解決轄區布角料污染環境問題,大橋新區還推出上門收集服務,對登記申請企業由相關部門安排保潔公司車輛統一上門收集,再由處置中心打包后運送至指定點處理,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各類垃圾資源利用,達到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大橋新區將圍繞今年“十大戰役”垃圾推進戰實施方案,加快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垃圾管理體系建設和設施建設,助推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