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漸暖,樹木吐綠、嫩柳抽條,公園里、郊外、江邊,已經可以看到各色花朵綻放。春天的氣息漸濃,男女老少都比平時更想親近大自然。植樹節臨近,記者又接到了不少市民咨詢,想帶孩子種樹,該去哪里?近日,市林業局通過“金華林業”微信公眾號公布了全市48個可綠化植樹點,市民可自帶工具、樹苗前往植樹。
其實,愛綠護綠方式很多,去年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除了植樹造林,親身參與撫育管護、自然保護,或認種認養樹木等途徑,都能為金華的綠化作貢獻。
陽臺上種花草也是參與綠化
市民黃女士近日給記者來電詢問,學校布置孩子寫關于植樹節的作文,要求寫出真情實感,可她平時工作忙碌,沒時間去買樹苗、工具,開車帶孩子去郊外種樹,怎么辦?“我們家有個露臺,倒是可以買些盆景、盆花回來,這樣算不算參與義務植樹?”黃女士原以為自己開玩笑的想法,在《辦法》中得到了肯定的答復。
《辦法》明確全民義務植樹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男11歲至60歲,女11歲至55歲,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按照有關規劃、標準和技術要求,無報酬地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履行植樹義務的行為。
隨著各地造林綠化力度不斷加大,城鎮周邊、交通便利的地方已基本完成綠化,公路、鐵路、河岸等通道綠化體系基本形成。城鎮周邊可用于義務植樹的地塊越來越少,宜林地大多處于遠離城鎮、交通不便的區域,組織義務植樹實體勞動工作量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
目前,城鄉居民種花種草、見縫插綠的積極性日益高漲,植紀念樹、造紀念林成為風尚,認種認養、捐資捐物逐步興起,志愿服務、網絡參與漸趨流行,愛綠植綠護綠成為人民的自覺行動。公眾主動參與、多方式參與和義務植樹單一方式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近年來,各地積極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該《辦法》的出臺有助于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義務植樹。根據《辦法》規定,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分為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其他形式等8類,分別明確了詳細的折算標準,市民可比照參考。
以造林綠化類為例,栽植喬木1株,栽植灌木1叢,培育苗木10株,栽植容器苗10株,栽植綠籬3平方米,種植或者鋪設草坪3平方米,對屋頂、墻體、陽臺等進行綠化1平方米,在單位、街道等公共場所節日擺花10株(盆),完成以上任意一項,都可折算完成1株植樹任務。參加整地、挖穴等造林綠化勞動半個工作日,折算完成3株植樹任務。也就是說,市民在自家陽臺進行綠化,或在單位辦公室擺花,都可視作義務植樹造林綠化。
市民可登錄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 、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的“全民義務植樹網”,報名參加線下實踐或網絡捐贈等活動,一年內完成的盡責任務量,累計折算達到3株植樹任務,可獲得義務植樹盡責電子證書。
今年新增326個義務植樹基地
近日,金華市綠化與濕地保護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于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通知》,要求在全市大力推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廣泛動員全社會積極投身義務植樹勞動,并在3月12日植樹節前后掀起高潮,進一步提高全民綠化意識,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美麗金華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通知》提出,綠化工作應不斷豐富形式。一方面,把義務植樹活動納入農村結對幫扶內容,組織市民到農村去植樹造林,既拓展植樹空間,又強化城鄉聯系,推動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共建美麗家園。另一方面,與正在組織實施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鎮整治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通過劃定責任區、建立義務植樹基地等方式,積極開辟植樹和養護勞動的場所。同時,結合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村莊)創建、“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等工作,發動村民見縫插綠,開展房前屋后的庭院綠化,提高農戶庭院綠化率和盡責率。結合“最美綠化庭院”“最美綠化植樹點”“最美人工片林”等創建活動,倡導全民開展“身邊增綠”活動。
記者從金華市綠濕委了解到,2018年,全市計劃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203.8萬人次,新增義務植樹(含認種認養)基地326個,面積1850畝。
目前,金華市綠濕委已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全民義務植樹服務平臺,方便廣大市民、單位團體預約登記,暢通全民義務植樹履責途徑。各縣(市、區)政府及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必須在每年1月底前分別落實并公開推出2處以上縣級、鄉鎮級義務植樹認種、認養基地,供廣大市民報名參加義務植樹勞動。
各縣(市、區)綠化與濕地委員會將組織一次義務植樹登記卡摸底行動,摸清底數,并以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社區、村民委員會為基本登記單位,建立健全全民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