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古樹名木,全市范圍內知名度最高的古樹非國清寺隋梅莫屬。這棵1400多年樹齡的古梅,在今年春節迎春綻放,引得天臺國清景區客流不絕。
對林業資源豐富的臺州來說,古樹名木遠不止隋梅這一棵,它們中的大多數都像天臺街頭鎮霞山村那棵500多年古松那樣,隱藏在鄉間山林里,這些不為人知的古樹同樣能夠“獨樹成風景”。
嚴格來說,古樹名木其實是兩個概念,古樹,是指經依法認定的樹齡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則是指經依法認定的稀有、珍貴樹木和具有歷史價值、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
根據臺州市2017年古樹名木資源普查顯示,全市現有古樹名木15890株,其中樹齡5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557株,樹齡300年以上不滿500年的二級古樹1439株,其余是三級古樹,樹齡都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
這些古樹絕大部分分布在天臺、仙居、臨海、三門這4個縣(市、區),樹種上,以樟樹、苦櫧、楓香、馬尾松、甜櫧的數量居多。
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副站長陳俊介紹,臺州在2002年、2012年時,都做過全市古樹名木調查,去年林業部門再次對近5年間古樹資源的動態變化進行細致排查,普查工作是從去年2月開始到去年8月結束。
這次普查,不僅要知道全市古樹的數量,還要為每棵樹拍照、建檔,包括實地給古樹做GPS定位,診斷它的健康狀況,考察其生活環境,分析它的現狀問題等等。
陳俊說,為掌握每棵樹的詳細信息,各個縣(市、區)都事先編制了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工作方案,組建專業普查隊伍,或邀請著名專家召開培訓會,以確保普查工作沒有遺漏。所以,這些古樹,特別是500年以上受相關部門保護的一級古樹,在林業部門的檔案里,基本跟人的戶籍信息一樣詳細。
比如,臨海市白水洋上官小學附近的一棵古樟樹,這棵樹樹齡有1010年,樹高22米,它現有的問題是樹干腐爛、樹枝劈裂、樹體有輕度蟲害等,檔案里還記錄了對這棵樹的保護處理措施。目前,這些信息都已經錄入相應系統,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古樹名木資源檔案。
據了解,各縣(市、區)當前正在開展為古樹名木掛牌工作,今后市民們只要掃描牌子上的二維碼,就能知道這棵樹的詳細資料。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