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40畝左右的旱改水項目正在推進,預計能趕上今年的水稻種植,那時我們村集體將有260畝左右的旱改水農田。”新年伊始,蘭溪市水亭鄉丁家村黨支部書記張水斌已經將新一年村集體增收計劃安排妥當。
去年,蘭溪水亭鄉因村制宜,利用“旱改水”項目破解村集體增收難題。殿下村的“旱改水”項目已全部完成,丁家村完成220畝左右。而在之前,這些山地都是荒廢的,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村集體增收的沃土。去年7月,丁家村種下第一期水稻60畝,村里的黨員干部集體為稻田義務管理。張水斌說,因為是第一年種植,也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等,收割后村集體收入5.03萬元,預計今后會有更好的效益。“客戶站在收割機前搶著要稻谷,都還沒有曬就賣光了。村里將進一步發展綠色生態種植水稻,打造有機米品牌,為壯大村集體收入作更大貢獻。”
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蘭溪市借助山地資源,做好產業發展文章,推動振興鄉村。
橫溪鎮里董金村在各方扶持下,由村集體投資種植2433畝薄殼山核桃基地,村民則以田地入股,最終效益按四六分成。“基地種植了一萬多株山核桃,待結果上市后按照每年一株收入10元就有10多萬元。”村黨支部負責人說,如今村里的閑置勞動力有了去處,上山每天有七八十元收入,還輻射帶動了周邊村,一舉三得。
在這場壯大村集體經濟攻堅戰中,蘭溪市出臺了扶持經濟薄弱村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統籌指導鄉村振興工作。部門幫扶,村企互動,市場聯動。蘭溪市每年安排1000萬元作為專項發展基金重點扶持“空殼村”;每年安排100畝增減掛鉤用地指標作為保障,金融機構對村經濟合作社制定個性化金融服務,整體授信2億元。去年一年來,蘭溪全市121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年收入均達10萬元以上,提前完成年初省里下達的增收任務,實現“摘帽”。此外,還有12個“空殼村”實現經營性收入4萬元以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