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區四堡至七堡城中村改造后效果圖
杭州的楊女士昨天正式結束了自己的新年假期,她最后一站是臨安區湍口溫泉。
這個山水相間,特別悠閑的小鎮,去年經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剛剛獲評2017年省級樣板城鎮。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城中村改造,是杭州為了建設美麗杭州,傾力而寫的兩篇文章。
上周五,杭州召開全市城中村改造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進大會。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趙一德要求,以奮斗姿態打贏“城中村”改造提升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硬仗,使城鄉環境更美麗、人民生活更美好,為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打造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窗口”增光添彩。
老家發生了“脫胎換骨”式的變化 很多人回家過年大吃一驚連呼認不得了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整治些什么?先來看一串數據——
去年全市149個小城鎮,累計完成新創省級衛生鄉鎮(街道)34個,新創市級衛生鄉鎮(街道)11個,完成“道亂占”整治點1萬多處;“低小散”問題企業整治提升4千余家;拆遷拆違約960萬平方米;結合整治新、改建農貿市場約70個;新、改建公共廁所460余個;新、改建垃圾中轉站約80個;新、改建非遺文化展示館、博物館、體驗館約75個;新建公園約80個(約20個海綿公園);新建約280個停車場,新增2萬余個停車位。
整治后的鄉鎮(街道)面貌發生了“脫胎換骨”式的變化,潔凈、有序、美麗,很多當地人在回家過年時,都大吃一驚,連呼認不得了。
“原本家門口的河臭臭的,道路兩旁都是違章建筑。現在全變樣了。”章女士抱著一歲的兒子,和老公回老家臨安河橋,站在河橋老街上,都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就兩年沒回家,變化太大了。原本看起來破爛的老房子,整治后特別有歷史感。”
除了臨安,杭州淳安縣、建德市等小城鎮,在整治后鄉鎮秩序、環境面貌大幅改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得到完善,產業集聚也進一步提升。
淳安縣在抓環境綜合整治的同時,依托生態環境、人文歷史、特色產業等資源,打造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小城鎮。如臨岐鎮,聚力“中藥名鎮”的打造,通過浙西中藥材交易中心和各類配套設施的建設,迅速提升中藥材產業的集聚效應,其中僅覆盆子在臨岐鎮藥材市場的交易額超過1億元,帶動人均增收超過5000元。
建德市更強化規劃布局、注重“綠色發展”,著力打造杭州都市圈生態健康城,已吸引乾潭金谷生態街、科創園、華齡養生養老等十個投資上億的優質項目落地該鎮,浙西唐詩小鎮、開元芳草地、國際生態村、子胥樸園等服務業項目紛至沓來,已吸引社會投資逾30億元。
2018年,杭州市將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向縱深推進、向更高水平提升,至少要有53個小城鎮通過省級考核驗收。
城中村改造
今年征遷56個城中村 回遷安置1萬戶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城中村改造,一個在鄉,一個在城,缺一不可。
杭州從2016年開始,開啟了建城史上體量最大的“有機更新”,全面啟動主城區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堅行動,計劃五年內,完成246個城中村的改造。
2017年,已有69個村整村征遷“清零”。
知道駱家莊嗎?就在城區文新街道,去年浙江省社科院專門為她寫了本書,叫《鄉關何處》,講的是駱家莊歷經兩年城中村改造,脫胎換骨,舊貌換新顏的過程。
以前的駱家莊,村莊上空盤踞著蜘蛛網般的電線,違建叢生的小破樓里煙火升騰,充斥著大大小小的餐飲店。
現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整齊齊的路燈和行道樹,路兩邊是統一四層樓高,米黃色的小別墅。
就連村民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隨著電影院、圖書館等配套設施的完善,喝茶、健身、看書、看電影、唱卡拉OK……過去只屬于城里人的生活方式,開始慢慢走進了每一戶村民的家。
著名作家麥家評價——
駱家莊沒有成為城市的眼中釘、肉中刺,她在轉型和重建中獲得新生,在與城市的融合中長出了新的肌肉和力量。
今年杭州還要繼續對城中村進行改造,計劃完成56個城中村整村征遷清零,全年完成住戶拆遷4萬戶。
城中村改造,不僅僅在拆,更要由“征遷為主”向“拆建并舉”轉變。
今年還要開工建設134個配套項目,建設1500萬平方米的拆遷安置房項目,并確保80%以上安置房項目實現開工,完成回遷安置1萬戶家庭。
對于能住回“老地盤新房子”的拆遷家庭,去年搬離五堡的王建軍有點羨慕和急迫,她也想能早點回到熟悉的“地盤”。
“現在我們一家三口在外面租了兩室一廳,環境很好,開窗就能看見‘大金球’。”王建軍說,但她還是喜歡以前和老鄰居們串門聊天的日子,“我看過五堡的規劃,以后這里是錢江新城2.0,非常高大上。”
五堡的安置房項目,速度進展非常快,從年初的開始征遷,到拆除完畢,再到年底的開建,實現了“當年征遷,當年開建”。
全新的安置房就在錢江路和引水河交叉口,位于五堡七堡的核心地段,隔壁就是御道家園。整個項目規模21.49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2.52億元,由杭州老牌房產杭州知名房企代建,預計2021年可以竣工。這段時間,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不少五堡人悄悄來“組團圍觀”。
“我們村的微信群里,經常會有人放一些安置房的效果圖,一張又一張,還有工地進展,幾乎每天都有人放小視頻。特別開心,滿懷憧憬,”王建軍說,大家都期待著未來的家是什么樣子的。
不僅僅是五堡,未來三年,杭州主城區還將開工建設安置房項目117個,共1588萬平方米、87121套;開工建設配套設施項目742個,包含166個教育設施、37個文體設施、17個醫療衛生設施、62個社會服務設施、71個廣場綠地、264條道路河道以及125個其他基礎設施。
城中村改造“一區一規劃”
正在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展示
城中村改造后留下的空地,將重新規劃。目前杭州市編制完成了上城區、下城區、西湖區、江干區、拱墅區、高新區(濱江)、西湖景區、開發區八個區域的“城中村改造‘一區一規劃’”,以及拱宸、玉皇等村的“城中村改造‘一村一方案’”,規劃已于2017年底批復。
對于城中村的拆后用途,近一半土地被規劃為公共服務、公用設施、公共空間,補足城市短板。
上城區將會外遷陶瓷品市場,引入配套服務設施,通過城中村改造,新建幼兒園3所、公園綠地5處、農貿市場3處。
下城區城中村改造用地中有61.86公頃用于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29所學校,其中幼兒園18所、小學7所、初中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
在石橋、楊家、華豐、永豐這四個村,則將以特色小鎮建設為核心,發展電競數娛、智能制造、跨境貿易等主導產業。
西湖區的城中村改造完成后,將規劃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初中8所、小學14所、幼兒園33所。
拱墅區通過城中村改造騰出的土地,也有大量用于教育設施,未來將建幼兒園13所、小學8所(含2所現狀擴建),初中5所(含2所現狀擴建),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
江干區將新增約88公頃教育設施用地,幼兒園36所,小學1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高中1所。
濱江區則要用城中村改造騰出的土地,修復完善現有城市路網結構,打通蕭聞路、新浦路、堅塔路、新生路、東冠路、信誠南路、映翠路等7條城市次干道。
下沙也將擁有更便利的公共服務,更完善的公用設施,更綠色的城市生活,更豐富的城市文化以及更繁榮的城市產業。
目前,“一區一規劃”正在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展示。大家可去看看,并提出意見建議。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