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日前在京舉行,仁皇山廢棄礦山治理項目作為全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樣板工程”亮相展會。從昔日千瘡百孔、亂石成堆的廢棄礦區,到如今山青水綠、游人如織的礦山公園,背后的“金手指”就是省核工業二六二大隊。
2005年,作為全省首個礦山修復項目,仁皇山廢棄礦山治理復綠工程由省核工業二六二大隊啟動施工。該大隊充分發揮地質專業技術,在5.6萬多平方米的治理礦區中,采用厚層基材噴播、植被恢復等方法,實施宕底景觀改造面積1.1萬平方米,復墾土地面積達170余畝,被列入省“百礦示范”工程,實現了“亂石坑”變身“綠富美”。
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快車道”,一場地質災害防治和礦山環境治理的“殲滅戰”也全面拉開了序幕。該大隊立足湖州,全面實地踏勘礦山,向相關部門提交了礦山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勘查報告、礦山儲量核實報告、礦山安全評估與安全措施方案、礦山治理方案等大量地質技術性專題資料。“聚力生態修復,我們要當好‘排頭兵’。”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隊所屬核工業井巷建設集團建立和完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積極推行項目文明標準化建設,建立了完整的項目投標、技術運營、人力資源、財務管理制度和運作體系,還專門成立了地質環境治理專業隊伍和環境工程研究所,以專業化力量致力于礦山治理、土地復墾、礦山安全評估、土地質量調查和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等工作。
該大隊深化創新驅動戰略,攜手中科院院士陳旭、沈樹忠成立院士專家站,并聚集大批中青年地質專家,吸引大學生加盟,為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目前,大隊已擁有地質、巖土等專業高級職稱22人、中級職稱46人、初級職稱57人; 66人取得國家注冊的一、二級建造師資格,擁有1187本各類建設工程建造師及“八大員”資格證書。
為了搶占制高點,核工業井巷建設集團在項目施工中大膽進行技術創新。根據施工技術經驗總結出來的“淺埋小間距巖土隧道施工工法”“短豎井導井掘進VCR施工工法”“激光指向儀隧道開挖放樣施工工法”等核心施工技術被吸納為省級以上工法,已完全轉化為生產力。承擔麗水里東滑坡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實施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肖皇山東側邊坡生態環境治理工程,變“視覺污染”為“綠色盆景”……近年來,集團在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領域已承攬較大項目28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