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江是臺州的母親河,臺州人雖對它依賴,然而靈江中下游水質的渾黃、大田平原的洪澇問題等,卻讓母親河顯得并不那么完美。記者在昨天下午召開的椒(靈)江建閘引水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了解到,隨著椒(靈)江建閘引水工程逐步進入狀態,母親河的這些瑕疵和缺陷有望改觀,原先的弊端也將轉化為優勢。
早在2017年6月底,靈江大閘就已初露端倪,水利部門設計了多種靈江大閘外觀建筑概念設計方案,向當地市民征求意見(詳見本報2017年6月29日《半世紀前的那泓清流,靈江有望重現》)。記者在臨海水利部門了解到,大閘建成后,能減少潮水對堤岸的沖擊;通過大閘的合理運行調度,提升靈江兩岸的河道排澇能力;另外,建閘后上游相當于一個中型水庫,可為靈江兩岸和溫黃平原提供優質的淡水資源;工程帶給市民最直觀的感受是,大閘將渾濁的潮水擋在閘下,有望還原“一江清水繞古城”的美麗城市畫卷。
實際上,靈江大閘只是椒(靈)江建閘引水工程的其中一部分,整個工程包括靈江大閘、引水隧洞和香年湖等多個部分。建成后,它的作用可不止防洪排澇那么簡單。
對臨海市民來說,工程的防洪御潮功能將有效緩解大田平原的洪澇狀況,臨海大田街道每逢臺風天經常“發大水”的歷史有望改寫;在靈江大閘(位于臨海邵家渡街道釣魚亭)上游,水質也將明顯改善,重現靈江清流;而對于向來水資源貧乏的臺州南部地區,也將在建閘引水工程中收益,大閘攔起的上游相當于一個中型水庫,平水年可向溫黃平原河網引水4.17-5.11億立方米。
正如市水利局的報告顯示,椒(靈)江建閘引水工程是一個兼具水資源利用、防洪御潮和促進城市環境面貌改善等綜合效益的水利工程。
去年11月6日,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召開,聽取并原則同意了椒(靈)江建閘有關事項,相關部門也對椒(靈)江建閘有關事項進行深入研究與論證。而昨日的椒(靈)江建閘引水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則將工程的一些重要事項進行更加細化的討論和安排,如將水資源從靈江引到永寧江的引水線路選擇、靈江大閘下的減淤措施和淤泥處置方法、項目資金是否完全采取PPP模式等,各縣(市、區)負責人和相關部門都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討論。
記者在椒(靈)江建閘引水工程2018年工作安排表上看到,整個工程分解為多個進度條同時進行,如考古勘探文物調查報告、閘下淤積對防洪排澇的影響和應對措施等課題都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正有序開展,主體工程有望在今年10月底開工。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